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07章 唐人街风云

第307章 唐人街风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穿过写着“中华街”三个字的彩色牌坊,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异世界。明明在身后不远处就可以看到高耸的世贸双子塔,甚至能看到帝国大厦的一角,数不清的高楼组成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围住了小小的洼地「唐人街」。

但只要踏过牌坊构成的分界线,弥散的白色雾气和闹市喧嚣,会先洗濯一遍眼睛和耳朵,等适应之后,一条只存在想象当中的街道便铺展在眼前。

方盒子一样的矮楼,偏偏伸出了雕花的斗拱和飞檐;维多利亚建筑的罗马柱上盖着中式的门笠;街面是青石板铺成的,马车与汽车并驾齐驱,车轮碾在石板上嘎嘎作响。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白色烟雾,有从下水井里飘上来的,有从住户的窗户飘出来的,有从街边的包子铺、饭馆蒸腾向上的,有从藤蔓一样缠绕在建筑上的管道里喷出来的……

此刻再回头,就会发现那些高楼大厦不再清晰,都化为了重重黑影,似乎是一个个巨人正用恐怖的目光注视着这片土地和这上面的中国人。

是的,中国人。这里中国人的“含量”简直超标!

一百年来的中国人都摩肩接踵地拥挤在街道上。他瓜皮帽下长长细细的辫子在转头时甩到了她绣金的旗袍上,引来嫌弃的一瞥;她红色的高跟鞋踩溅的脏水打湿了他的绑腿和草鞋,他却唯唯诺诺让到一边,口称“对不起,太太”;他穿着明显太大的西装、抱着公文包,撞到了迎面而来的跨栏背心老头,说了一声“sorry”,却惹得老头大骂“撒女内”;他小心翼翼提起自己的喇叭裤,生怕裤脚被人踩到;她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两条粗大的辫子垂在肩头;他拄着文明棍,留着仁丹胡;她的牛仔短裤快包不住屁股了,露出的肚脐上穿着金属环;他穿着蹩脚的牛仔裤和花T桖,戴着漏指的霹雳舞手套……

干净得有些过分的顾峰在这里并不起眼。他看了一眼手表,倒计时还有27分钟。他需要在这27分钟内,找到林荣生——或者说,林小海。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揣测林小海的想法,结婚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或者说他在身为“林小海”的时光里,也并没有太多快乐的时光。

顾峰在屏幕前翻阅计算机截取出来的林小海的记忆概略,发现一截似真似幻的唐人街画面有着异常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是林小海的精神世界里父亲“林荣生”人格的记忆片段,复合了林小海父亲对自己初来美国生活的描述,林小海自己查阅到的唐人街历史和照片,以及他观看过的不同影视剧里的唐人街影像。

但问题是,这个“林荣生”的人格是没有面孔的;或者准确点说,没有固定的面孔。“林荣生”随着作为儿子的林小海对这个父亲的需求不同,不断展现迥然而异的模样。顾峰需要在倒计时结束前,找到这个记忆片段里的“林荣生”,并且决定是否将相关片段作为“美好回忆”永久固定下来。

顾峰穿过人潮汹涌的主干道,转进了后街。这里的景象又截然不同,甚至天色都变成了祥和的黄昏,只有不多的人在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情。

一个矮壮的男人叼着烟,怀里抱着一箱刚刚送来的鱼获,溅出来的腥水打湿了大半条皮兜;

一个瘦长的男人斜倚着挂着「唐山杂货」招牌的大门,摊开一张报纸,专心致志地阅读着;

一个男孩推开房门,从缝隙里探出半个脑袋,看门口的一个白人老头吹奏萨克斯;

街道尽头是中国传统祠堂模样的建筑,正在举行葬礼,门口飘满了白色的挽联,摆满了艳丽的花圈;

……

顾峰注意到另有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坐在水泥大象滑滑梯上,呆呆地望着橘黄色的天空。

男孩看上去很眼熟,顾峰走到滑滑梯附近,决定观察一下男孩。男孩却很快注意到了他。

“我认识你。”10岁的男孩说,“你在我的婚礼上出现过,就在昨天。”

这种场景可不多见。按理说自己已经处于对方的视觉死角,不会被男孩——或者说,林小海看到。而这个“林小海”应该根本不认识自己。

更何况这段记忆是属于“林荣生”这个人格的,就不应该有“林小海”的存在。

即使一切都能用“精神分裂”或者“多重人格”来解释,那在顾峰被人“注意”到的时候,这个记忆片段应该要开始崩溃了。

顾峰并没有看到眼前的景象像被加热的油画一样融化并流淌下来。

“教科书和老师上课时都没有提到过啊……”顾峰不喜欢这种秩序脱离掌控的感觉,但他并没有着急主动脱离这个片段。因为每次进入,都会损坏存储这一片段的海马体细胞,导致下一次能停留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顾峰问:“你在等谁?”

10岁的林小海说:“等我爸爸。他快要下班了?”一边说着,一边指向了前方。顾峰顺着林小海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栋挂着「黄氏东亚成衣制作有限公司」招牌的两层小楼。小楼的顶上支着一根很粗的烟囱,正在往天空源源不断地喷洒白色的水蒸气,染白了大半片的天空,与橘色的霞光交织在一起,像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纱幕。

……】

敲出这段文字的张潮,正坐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一间叫做「四川菜馆」的小饭馆里。他的桌子上摆着一份简餐,炒饭、宫爆鸡丁、芥兰和一碗鸡汤,味道不过不失。

张潮并没有把餐吃完,而是剩了一点,这样也有理由不让服务员收桌,可以在这里多坐一会儿。

看着窗外涌动的人流,自然不是像他刚刚所写那样汇聚了“一百年来的中国人”,而是各色各样的都有——既有一眼看来就知道是唐人街“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衣服、发型仿佛还停留在90年代初期;也有探头探脑的游客,普遍都是年轻人;当然也有来猎奇的外国人,见到什么都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

张潮想趁着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把当中关于唐人街的片段给完成了。

因为「唐人街」对早年来美的福海人来讲,几乎就是最重要的落脚地。无论是向往它,还是恐惧它,或者是鄙视它,都不能抹杀它在华人移民史上特殊地位和文化象征。

它是“城中之城”,它是“国中之国”,是“法外之地”,就连美国政府,曾经都不得不让渡了一部分的权力让唐人街形成了某种自治传统。

这里的建筑普遍比周边矮上一截、旧上很多,甚至可以在这里找到中国江南园林唯一的小公园,假山、曲水、亭台、楼阁、游廊,一应俱全。

对中国人,尤其是福海人来说,在这里不必会英语,也能自在地生活。

它是大部分华人移民梦想的启航地,也是所有偏见的复合体。

它像是一根又一根的钉子,一路从旧金山钉到了纽约。美国政府一次又一次想要通过或刚或柔的方式,“摧毁”这处华人的文化地标,但是它就像指甲或者头发一样,无论你剪除多少次,它还是会原原本本地长出来。

只不过现在已经是2007年了,「唐人街」已经大大失去了当年风采,越来越像是一个刻意保留陈旧样貌的景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