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3章 因人设奖

第283章 因人设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作家相比,他的获奖经历会不会单薄了点?听说日本那边又有20几岁的年轻作家拿到芥川奖了。”

“他拿了几个奖来着?”

“呃,好像就一个庄重文奖。华语传媒大奖的潜力新人……他不是和‘南方系’闹掰了吗?就没给他。”

“胡闹。不是听说他还领了个日本的什么奖?”

“嗨,那个奖奖金高,但是不上台面。”

“多高?”

“听说有30万?日元兑换我算不过来,大概就这些。”

“嚯哦,不上台面都30万?那上台面得多少?”

“中篇奖呢?还有一些杂志社奖呢?一个也没有?”

“他就写过一个中篇,还是发在《花城》上。后来他就自己办杂志了,稿子也不外流。散文倒是在《美文》上有几篇,但是不够分量啊。”

“有些奖项,要不就是停办了;要不就是在杂志社自己的作者圈子里选拔;要不影响力太小,你颁给他他也未必愿意去领。”

“难办,难办啊!”

燕京,作协办公室内,烟雾袅绕,主席铁宁和一众副主席们正在开会。

“咱们的青年文学奖项太少了,确实是个问题。”副主席刘衡说道,接着又道:“已经影响了我们文坛的新陈代谢了。”

姜子龙闻言笑道:“你可别提‘文坛’两字,去年以后大家都不好意思提了。”

刘衡无所谓道:“哎呀,那是他们有些人不地道,问心有愧。咱和小张什么关系?”

章抗抗皱眉道:“你们先少抽点烟,你看人小张就从来不抽烟!你们也不好好和人家年轻人学学。”

高红波问道:“不抽烟,脑子转不过来——诶,这一届的茅奖是怎么个章程,出来了吗?”

茅奖,自然指的是茅盾文学奖。

铁宁既是作协主席,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主任,闻言答道:“这一届是评的是2003年到2006年的作品,按照惯例评委会下半年才会筹建,年底开始征集作品,评出来要到2008年年底了。”

茅盾文学奖4年左右一评,偶有5年的。每一届的作品之所以要放到次年的年底才开始征集,是为了让那些卡在末期(例如2006年年底)的作品,有时间可以发酵口碑和销量,避免错过佳作。

又因为是颁给长篇的奖项,每届各大出版社报送的作品加起来至少上百部,评委要想做到尽量公平、公正,光看完这些作品都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

所以才会出现2008年年底才给2003年-2006年的作品颁奖的情况。

虽然坊间对茅盾文学奖评奖口味单调多有诟病,但是哪个文学奖没有自己的调性?茅奖已经算是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了。

李存保犹疑道:“现在他谈茅奖,未免太年轻了点吧?阿来拿奖也过了40了吧。”

刘衡看了一眼李存保道:“我啥时候说他这届就要获奖?我的意思是,咱们总得考虑一下像他这种特殊情况,应该怎么好好鼓励一下吧?

还记得上次开会——就小张也在那次——人领导怎么说的?‘要大力发展青年作家队伍,不断为巩固文化阵地,坚持对外文化输出,为国家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话都说到这份上,咱们总该有点行动才是。”

听到刘衡的话,大家都沉默了。张潮上次参加作协的会议,虽然只是“列席”,但是受到的关注却是最多的。甚至有种说法,上级部委之所以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因为张潮近年来在海外引发的巨大而正面的影响力。

所以哪怕张潮现在只有22岁,哪怕张潮没有一官半职,甚至连作协都没有正式加入,但是至少在短期内,他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许多有心人的目光。

铁宁眉头紧锁,身为作协主席,她当然知道领导这句话的分量,尤其是开完会以后,张潮就蹦跶到鹭岛去了。说是去厦大做交流访问,但是从厦大传回来的他的讲座内容,一次比一次劲爆。

一开始张潮还只是谈一谈自己的创作历程和亲身体验,渐渐地他就开始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平颇有意见了,尤其是认为中国当代没有产生像帕慕克一样有能力为后来者扫清障碍的大师。

帕慕克是刚刚获得诺奖的“当红炸子鸡”,这口气也就忍了。

但是再往后,张潮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意见”就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在谈到许多国家作家学习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等世界先进潮流不加节制时,更是毫不客气,甚至捎带着把自己老师于华、默言都有所批评。

而让这次作协会议,专门要拿出一个章程来讨论文学奖项一事,正是张潮近期在鹭岛的一次公开课,主题是——《文学奖项背后的权力结构与文学价值观》。

张潮在这堂公开课上,针对国内外不同文学奖项,对本国以及世界文学潮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演讲全文在当天晚上就被热心的学生整理出来,放在网络上了。

张潮在公开课中,发表了一些颇为敏感的观点:

「文学奖项往往与权力结构紧密相关,它们不仅反映了国家意志,而且在权力场内文学场的建构与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

「文学奖项的设立和评选过程体现了特定的文学价值观,这可能导致文学创作的单一化,使得文学作品趋向于符合评奖标准的风格和主题,抑制了文学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发展。」

「权力结构通过奖项的设立和评选机制,对文学创作和评价施加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文学场的权力关系和资本分配。」

「我们国内的文学奖项缺乏国际影响力,不仅是因为过去我们的国力不强,更因为价值观的单一,和对商业运作的排斥。」

「我们过分地重视文学奖所谓的“公平性”,实际上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由人投票产生的奖项是没有争议的。害怕有争议是一种病!」

……

第二天,就有媒体报道出炉了——《不满国内文学奖潜规则,张潮或将退出奖项评选》。

这层窗户纸不捅破还好,捅破了大家才发觉:嘿,张潮出道3年多了,有影响力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竟然就拿了一个“庄重文文学奖”!

这个“庄重文文学奖”在业内的分量还挺重的,属于中青年作家梦寐以求的奖项,但是普通读者不认啊!庄重文是谁?哪个大作家吗?有鲁迅、茅盾、老舍出名吗?

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

远在燕京的作协诸位看到以后人都麻了。

这边领导刚开完会,张潮那边就闹这出——这是高级版的“会哭的娃娃有奶吃”吗?

但作协诸位也苦啊,因为掰着指头算国内的有分量的文学奖,张潮是四六不靠:

茅盾文学奖,4年一届,颁奖要要再等2年,而且张潮的年龄显然不太合适,和不太可能获奖。

鲁迅文学奖,2年一届单奖,4年一届大奖,设有中篇奖,张潮倒是合适,但也得等到年底。

老舍文学奖,2到3年一届,但是只奖励给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燕京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张潮显然不符合条件。

人民文学奖,1年一届,只颁给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的作品,张潮倒是发过一个长中篇《悬崖》,却是和权勇先合作的,权勇先的名字更在张潮前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