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问道:“那为什么你要用‘东衫彰良’这个日本名字做自己的笔名呢?是对自己用中国名字在日本文坛闯出名气,没有信心吗?”
王震旭脑子“轰”的一声炸开了,而教室里呼啦一下涌出的议论声,就像脑海里的声音被具象化了出来,形成了内外共鸣。
一张脸憋的通红,良久,他才说出一句话:“用日本名字,确实更容易被编辑注意到。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很多人都用笔名,比我更奇怪的都有……”
“切”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声音。
张潮倒没有露出什么嘲笑的神色,而是平静地问了个莫名其妙的问题道:“陈舜臣老先生还活着吧?”
王震旭脸色霎时从通红变得惨白,想要阻止张潮,却没有任何理由,嘴唇颤抖了两下,终是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这个名字对大部分只关注国内或者欧美作家的中文系学生来说也很陌生,大家都疑惑地看着张潮,等待他的解释。
张潮的神情无悲无喜,继续道:“陈舜臣老先生,生于上世纪20年代,华裔日本人,出生于中国台湾。60年代初,他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就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
后来他还得过「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是第一个集齐三大奖的推理作家。直到今天也还著作不断,大概写了有百部作品了吧?你是也算日本华裔,或者旅日华人,应该比我更熟悉他。
我想请问,陈舜臣在日本当了近50年作家,有没有使用过日本笔名?”
教室里同学们先是沉默了一下,待消化完张潮说的话,气氛瞬间沸腾起来,议论声更是炸开了锅——
“什么啊,我还以为他有多牛逼呢?”
“是啊是啊,刚刚听他讲‘他们日本人’‘你们中国人’,还以为他真能超越民族和国界呢。”
“哈哈,原来也要为了发表作品,起个日本名字舔编辑啊?”
“有本事学这个陈……陈舜臣老爷子啊,一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嗨,人家国籍都改了,改改姓名怎么了?”
“那还叫什么‘王震旭’呢?干脆就叫那个‘东衫彰良’好了!”
“我看叫‘东条彰良’更好!”
……
王震旭之前给自己建立的狷介、狂傲,似乎死看不上日本人,言必称征服日本的形象,在此刻轰然倒塌。
张潮眼见王震旭支撑不住,要掩面而逃,连忙高高举起手挥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道:“国籍也好,笔名也罢,都是个人选择,大家不要牵扯别的。
还是听王桑自己怎么说。”
从张潮进门开始,王震旭的脸就成了调色盘,没出现的颜色已经不多了,此刻更是青一阵红一阵,变幻莫测。不过好歹也是有过强大自信的人,很快就道:“不是外籍外裔的作家要登上本国的文坛本来就格外艰难,我这也是为了……”
话没说完,只见张潮就打断了他的发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别带上我,我没有。”
王震旭纳闷了一下,这和张潮有什么关系?
这时候兰婷在一旁解释道:“张潮有本《消失的爱人》,是纯正美国背景的家庭惊悚犯罪题材,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发售,上面的署名都是‘张潮’,没有用英文名或者英文笔名。”
张潮点点头,补充道:“那部卖的还可以。——哦,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消失的爱人》的电影版权被20世纪福克斯买走了,应该下半年就能开机,预计明年和大家见面。
导演是大卫·芬奇,主演是布拉德·皮特,到时候还请捧个场!”(原时空主演本·阿弗莱克这时候没档期)
“哇喔!”惊叹声在教室里响起。一部中国人写的美国,不仅销量大获成功,而且还被好莱坞大厂买走拍成电影,这种近乎魔幻的剧情,怎么在张潮身上一次又一次上演?
今天晚上,不管是王震旭,还是现场的老师和同学,都被张潮进门这短短20分钟装的逼,噎到喘不过来了。
王震旭知道自己在厦大已经彻底社死了,看到兰婷看向张潮那种崇拜中带着欢喜,欢喜中又带着遗憾的眼神,他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挣扎一下。
死,也要站着死!
王震旭抛开一切杂念,沉声道:“张潮,我承认之前是误解了你,也低估了你。但是无论你有多大名气,在这文学沙龙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张潮闻言点点头道:“这点我同意。——呃,我好像没有表现得和大家不平等吧?”
同学们都笑着应“是”。
王震旭不管这些,一心一意地道:“我们今天的文学沙龙主题既然是「中日两国‘80后’写作的比较阅读」,那就回到主题,聊一聊写作。
正好,你是用中文写作,我是用日语写作,我们都是‘80后’。我想和你探讨一个问题。”
张潮道:“嗯,你问吧。”
王震旭认真地道:“你认为一个作家是不是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作品格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张潮点头同意道:“我觉得你说的没错。作品的水平,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起伏,比如尝试新写法。但是在态度上,不能有轻慢对待的心理。
毕竟作为一个作家,绝大部分的形象特质,是由你的作品塑造和维持的。”
王震旭听完张潮的回答,似乎很满意,嘴角微微翘起,信心像又回到了身上,继续追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写《你的名字》这样轻浮的作品,甚至还去领了一个轻奖。
要知道,「轻」在日本,是最不入流的类型,写「官能」的都比写「轻」格调要高。因为「轻」只是其他亚文化的附庸,甚至不能当作独立的文学类型来对待。
你在写《你的名字》前,是写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虽然水平不算很高,但却是堂堂正正的文坛大道!而你又转去写了「轻」,就为了那些销量和动画改编的收入?
这不是一个作家的堕落,又是什么?中国的‘80后’作家为什么不如日本,就是因为他们都像你一样,没有一颗为了文学‘向死而生’的求道者之心。
而我,就有这样一颗心!所以就算你看不起我,但是在我心里,你才不配与我相提并论!”
说罢,又朝兰婷道:“兰婷,如果你真的热爱文学,那就应该远离这种媚俗者!”
张潮听完以后,回头看了兰婷一样,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有立刻回答。
王震旭心中大喜,认为张潮已经被自己这颗孤傲绝伦的求道之心震撼住了。下面张潮当然可以狡辩,说「轻」只是在日本受到轻视,中国没有这种情况。
也可以说文学只有类型之分,没有高低之分;还可以讲,「轻」只是暂时不被传统文学界接纳,但是在年轻读者那里已经广受欢迎……
反正不管张潮抛出什么理由,话题就算被拉回了自己熟悉的文学领域,那么即使张潮有一点学术功底,又怎么敌得过自己在饭塚荣教授那里做了几年研究生的积累?
张潮似乎没什么信心地确认似的问道:“你是问我为什么写《你的名字》,是吗?”
王震旭先是重重点点头,道:“是的。”然后又微微扬起下巴,准备露出一个残忍的笑容。
但是没想到张潮却率先笑了,只是笑得很温暖,似乎无数回忆涌上了他的心头。只听张潮道:
“我是因为我的同学兰婷——也就今天的主持人——才写的《你的名字》啊!”说到一半,他又回头看了兰婷一眼,只见这位老同学的脸已经红成苹果,睫毛微微颤动,不敢有任何表情,又似乎下一刻就要羞得把头埋进臂圈里。
整个教室静的落根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时间仿佛凝固了。
张潮缓缓说出了后面的话:“那天兰婷问我‘你为什么就不能写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呢?是怕这样写,太俗了吗?’
于是我就承诺,为她写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而且绝不落俗套。这个故事后来大家都看到了,就是《你的名字》。”
说完以后,张潮看了一眼兰婷,似乎在问自己有没有说错当天的情形。但是兰婷此刻已经做不出任何反应了,甚至都不敢看张潮一眼。
张潮无奈,只能对王震旭和教室里的众人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你的名字》的原因。无关金钱,甚至无关文学追求,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女生,希望看到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的追求!
这个答案,你满意吗?你们满意吗?”
原来天下逼共有一石,张潮独装一石二斗,其他人倒欠二斗。(章节名最早竟然起错了,起成共有一斗了,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