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2章 新二十四孝

第262章 新二十四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要知道,很多记者能“崛起”,往往就是被某个名人青睐,甚至能进行长时间的跟访,然后写出一本畅销书,直接改变职业生涯的轨迹。

所以肖亚娟马上反应过来,顺着问道:“《我教儿子写作文》?一听就很有吸引力。这是你的父亲教你写作的经验总结是吗?”

张潮摇了摇头道:“虽然这本书是这个名字,但其实这里不仅包含了教我的案例,更多是我爸爸近30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既有培养像我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出高分甚至满分应试作文的案例;

也有大量培养基础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向踩台阶那样,逐渐拿到较高分数的案例。我爸爸是厦大中文系毕业的,理论功底扎实;又长期在教学一线实践,这本书算是他半生教育经验的集大成之作了。”

肖亚娟用恰如其分的语气赞叹道:“令尊底蕴深厚,难怪能培养出你。”

张潮点点头道:“我们知道再好的作家,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为什么会是极少数的例外?就是因为我从小就接受我爸的作文训练,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

他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仅培养我一个人,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普适性。”

肖亚娟道:“你说得我都心动了,那这本书什么时候能买到呢?我想买一本送给我侄子呢,他作文就不行,我教了两次,头都疼了。”

张潮拿着书的封面在镜头前晃了一下,道:“这本书将由福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下个月初大家就能在各大书店买到了。

你刚刚说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作文教学里,会写的不一定会教,但会教的一定会写,而且一定善于修改。这本作文选里,就有十几篇我中学阶段的作文影印件,上面还有我爸爸亲笔批改的痕迹,相信对一些同学会有启发。”

听到张潮这么说,肖亚娟这才真的心动了——谁不想看看张潮在成为著名作家以前的手笔是怎么样的?大作家成名也会像普通学生那样,犯各种表达错误吗?

不仅是她,现场其他等待采访的记者,也对这本书的兴趣拉满了。

张潮看到众人期待的眼神,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至于节目播出以后,大家怎么评价自己这么硬核地“为父卖书”,那就管不了了!

果然,后面市台、县台的记者,也知趣地把一部分采访内容,聚焦在了这本《我教儿子写作文》上,让它亮足了相!

当天晚上,张潮在三中演讲和接受采访的新闻就登上了省电视台的新闻,不过新闻整体长度不到一分钟,给《我教儿子写作文》这本的时间只有15秒左右。

市台就慷慨多了,足足给了这本书30秒的介绍时间。

县台则干脆临时跑去张潮家里又采访了张卫国,最后给了这本书1分钟的小专题。

第二天,相关新闻陆续被不同的媒体转发,既有电视台,也有报纸,不过1个星期时间,就在不同方向上,引发了反应各异的强烈反响。

首先,最敏感的是“利”字当头的出版社。《我教儿子写作文》的“畅销书”体质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得出来。教辅类书籍的市场远比文学类更加广阔。

有些爆款一年卖出上千万册都不稀奇,如果是系列图书,在生命周期内卖出上亿册也大有可能。例如著名的《5年高考3年模拟》系列,一度占据了高中教辅书70%的市场份额。

而这两年最火的《黄冈密卷》系列,全国哪个高中不是人手几册?

《我教儿子写作文》要是卖火了,说不定一本书的销量和版税,就顶得上张潮的所有作品!出版社肯定也会赚到盆满钵满。

这机会怎么就让名不见经传的福海教育出版社给截胡了?

之前不是没有出版社联系过张潮父亲想帮他出书,但是大家都是往《儿子张潮》《燕大男孩张潮》这个方向怂恿,结果都被张潮父亲拒绝。

大伙还以为是这老头儿淡泊名利呢——结果现在突然给大家整了个大活儿!

都怪张潮的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编辑们都忽略了张卫国同志厦大毕业生、20多年老教师这些身份。

现在捶胸吐血也无法挽回了,只能抓紧再联系——

“《我教儿子写作文》既然捞不着了,那《我教儿子读名著》呢?”

“对哦,还有《我教儿子做阅读》啊!”

“《我教儿子学拼音》也不是不能考虑。”

“社长,他爸爸不是中学老师吗,还教拼音?”

“哎呀,你管呢。兴许人家就要呢?赶紧联系!”

“得令!”

张卫国没想到张潮在媒体上一推荐,后劲儿竟然这么大!这几天他的手机都要被打爆了,甚至有好几家出版社的编辑说马上要来长福登门拜访。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确实没有应付过这样的场面,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问张潮。

张潮却毫不客气,给所有联系的出版社发了信息,大概意思就是——春节期间不要来长福打扰他们一家过年,不然以后的书都没份;春节以后也不要来长福,要谈合作去燕京找黄杰夫。

张卫国惊讶道:“这样不会得罪人吗?”

张潮无所谓地道:“这些都是出版社的教辅编辑,完全是盯着销量的,没关系。再说了,得罪人也是我得罪。”

张卫国相信儿子的判断,这才放下心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潮的演讲内容和采访内容,同时在文学界和教育界,悄然掀起风暴。

在洁白的沙滩与葱郁的树影后,两个人正在围绕张潮展开对话——

“听说你能联系到张潮?那能不能请他来?”

“……我不确定。”

“那就试一试!”

“那,请他来干嘛?演讲?座谈?还是……”

“都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