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潮举了这么“亲民”的例子,学生们又惊叹了一阵。马伯慵、双雪涛也经常在杂志上发,尤其是马伯慵的,风趣幽默、脑洞极大,很受男生们的欢迎。
张潮道:“我为什么说今天的主题是「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就是因为你学理科也好,学文科也罢,其实都不影响你最后走上写作的道路。”
“相反,如果你学习文科,却没有把历史、地理的学科知识,用来充分理解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你也无法成为一个合格作家,因为你的脑海当中,是无法建立起一个足够真实的、可以让人物活动的世界来。”
见操场的学生们都露出了迷茫的神色,张潮决定临时加一点互动环节,于是提问道:“大家都会唱李叔同先生的《送别》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描述一下李叔同笔下的‘送别’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问一出,所有学生都躁动起来,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由于这个互动是临时加的,所以现场的主持也没有准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维持。
张潮倒是胸有成竹,看气氛到位了,开口道:“大家都很热情……这样吧,刚刚我在台下,和咱们三中‘晨钟社’的邱雪同学交流得不错。邱雪同学,你上来说说看?”
突然被点到名的邱雪一时间难以置信,旁边的同学也一脸震惊地看着她,有一个用羡慕嫉妒恨兼有的语气道:“你和张潮学长单独交流过?”
“什么时候?你们聊了什么?”
“藏得够深啊!竟然不告诉我们!”
邱雪顾不得回大家的话,一脸赧色地走上了主席台。张潮站到一旁,把演讲台的位置让给了她,说道:“大胆说,没关系。”
邱雪在话筒前深呼吸两口,平复了一下情绪,不敢看向旁边的张潮,用最标准的“好学生”的语言说道:“《送别》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在苍茫寂寞的古道边,在一望无际的芳草映衬下,与朋友饮酒作别,看着朋友拎着行囊,沿着古道,身影渐渐消融在晚霞当中的画面。”
说罢,就站到了一旁。
张潮点点头,回到话筒前,问下面的同学:“请问大家认同邱雪同学说的吗?”
操场上一片点头认同之声音。
张潮笑着侧身看了一眼邱雪,又望向操场的学生们,再提了一个问题:“那好,既然是送别,为何会在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你们不觉得很奇怪吗?自古送别诗的场景多在早、在午,比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
因为古代交通所限,晚上是很少赶路的,即使坐船也是一样,例如我们学过的《夜泊秦淮》《枫桥夜泊》——夜里,船是要停泊岸边的。
所以为什么李叔同送别朋友会是在傍晚呢?”
这个问题一下就把在场所有人都问懵了。邱雪茫然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张潮示意她先回到座位上,然后才开始解释:“我们学《送别》,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李叔同写下这首歌词的时候,火车和轮船已经逐渐普及了,夜间赶路成为了比较简单的事。
所以这幅画面,并不是友人拎着行囊,沿着芳草依依的古道远行而去。而是提着行李箱,登上了火车或者轮船,在蒸汽和汽笛声中,与他挥手作别。这才能解释这首词的‘破绽’。”
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哦”声。语文组的老师面面相觑,他们教了这么多年书,也从来没有想到这个细节。
张潮感叹道:“这就是我说的,结合历史、地理这些学科知识,在大脑中构建足够真实的、可以让人物活动的世界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创作的天花板不会太高。”
见大家又在拼命消化他说的这些信息,张潮再缓了缓气,然后才说道:
“所有因为热爱文学,或者单纯因为强烈认同我而选择文科,以后想考中文系的同学,都要弄清楚一件事——作家,首先不是一个职业。因为职业意味着付出劳动,是必然有可预期的、相对稳定的物质回报的,俗称收入。
作家只是一种身份,表明你有能力从事写作这件事而已,其他任何都不代表——不代表你会有稳定的收入,不代表你能收获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甚至不代表你写的作品一定能发表。”
“你们不能光看着贼吃肉,不看贼挨打啊。要是当年我第一次偷偷跑去咱们学校微机室上网发博客就被保安发现了,或者我的博客没有被《南国周末》的编辑看到,那么我今年大概大专要毕业,正在发愁找工作的事。”
操场上略有些紧张的气氛被这句话缓解了,响起了一片笑声。张潮当年的经历在学校里已经成为传说,大部分同学都耳熟能详。
甚至传出了更离奇的版本——张潮给宿舍阿姨写了情诗,把阿姨迷得神魂颠倒,所以才会放他出去……
张潮道:“你们完全可以先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以先是公务员、工程师、会计、科学家、律师、医生、运动员……可以先去工作,可以先去创业,甚至可以去农村、去工厂干活——
然后再选择去当一个作家也不迟!你们知道平行时空吗?在这个时空当中,我20岁就成了作家,主要出版实体书;也许在另一个时空,我再过20年也不会选择写作,然后走在路上被大风刮倒的广告牌压死了呢?”
一番真心话,却让所有人都觉得张潮又在开玩笑,只不过不是那么好笑就是了。就是领导们又不高兴了,觉得“死”啊“死”的,学生们听了不好。
张潮继续说道:“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当你将作家当成自己人生唯一的目标时,无形中,你就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切割了;你的世界也会变得逼仄和狭窄。”
“千万不要让写作成为你的一切。你还要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我期待有一个‘学好数理化’的三中学子,在深刻认识这个物质世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写出比我更好的作品!”
张潮再次用目光逡巡了一遍操场上的学生,眼里满是18岁的自己,然后开始进入今天演讲的总结部分:
“好几年前,有本书叫《哈佛女孩刘亦婷》,是一个母亲介绍自己如何培养女儿成为美国哈佛大学高材生的成功经验。但这些年过去了,没有听说谁是看了那本书才让孩子考上名校的。”
“所以今天没有传授给大家任何成为一个作家的‘成功经验’。相反,我觉得我的失败和我的局限,可能会让各位同学更受益。”
“请大家原谅我的任性。我今天想讲的东西就这么多,如果冒犯了谁,或者让谁为难了——我也不会说对不起的!”
说罢,向台下一鞠躬,轻松地走下来了。
操场上先是死一般的沉寂,然后在没有领导带头鼓掌的情况下,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整整持续了三分多钟,才渐渐停歇下来。
张潮的演讲,彻底震撼了每一个人!
而走下台的张潮,他的内心世界,也掀起了滔天巨浪……
(月初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