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0章 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

第260章 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007年1月12日,全市高三一模前最后一个周五,本该是高三学子紧张复习的关键时刻,长福三中却宣布下午全校取消原有课程安排,3点钟搬上自己的椅子,操场集中。

原因,当然是三中史上最强校友,张潮,要回到母校进行演讲。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轰动!

这可是张潮诶——19岁三篇雄文打垮“新理念作文大赛”,一部《少年如你》轰动文坛销量百万,燕大、燕师大争他争得头破血流。

接下来的两年,他几乎贡献了中国文坛90%以上的媒体曝光量,几乎没有一个文坛大事件能绕过他去。

80年代以后,第一次有一个作家能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主流媒体的视野里,并且一再拉高公众对他的正面期待。

而且无论风云如何诡谲、形势如何危险,张潮似乎都能游刃有余,并且精确地找到最精巧的破局点,让每一次危机变成自己再上层楼的台阶。

就连跨足影视行业,张潮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无论是《少年如你》还是《你的名字》,都是票房大卖之作;他本人都开始和电影明星谈起了恋爱……

他的每一个足迹,似乎都在印证“文学,改变命运!”这句话。

不仅三中有一大批学生是他的狂热粉丝,整个长福县的中学生,又有几个手里没几本张潮的,或者《青春派》杂志的?

又有多少男生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凭借才华一鸣惊人、登上人生巅峰;又有多少女生幻想着有一天能在长福的街头巷尾,和“微服私访”的张潮浪漫偶遇……

这一切,都是因为张潮对他们来说,光环够炫目,距离又足够近,太容易让人产生“我努力努力也可以……”“我运气够好也可以……”之类的幻想。

所以这次演讲,不仅牵动了三中学生的心,还牵动了全县高中生的心。

在演讲开始前两天,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不少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纷纷开始生病并且请假回家;然后在长福的学生“黑市”里,一套三中校服+学生卡,可以卖到100元的天价……

不仅三中开始躁动,同在县城的长福一中、二中学生也开始蠢蠢欲动,对自己学校请不到张潮来演讲表示非常不满。最后在教育局的调派下,决定一中、二中可以各选拔20个优秀学生旁听本次讲座。

张潮的演讲还牵动着长福县领导的心。张潮现在虽然无官无职,甚至就连文联、作协都没有加入,但长福县谁能把他真当成靠体制内津贴和补助、出本书多半还要自费的普通作家来看待?

作家可能没有行政权力,但是名气和文学地位的达到一定高度后,所能撬动的社会资源和接触的人际圈子,远不是一般官僚能媲美的。

就好像刘振云和他的弟弟,一个是无职无权的作家,一个是掌管一方司法的官员。但是人家在介绍两人时,只会说“刘振云是他哥哥”,而不会反过来用他来介绍刘振云。

毕竟刘振云这个级别的作家,全国两只手就数完了;他弟弟这个级别的官员,至少有好几千。

很多人说中国是“官本位”社会,其实准确地讲,在下面是“官本位”,在上面就是“影响力本位”了。而影响力里,名声是主要的。

在这个层次上,张潮与韩涵、小四彻底分成了两类人——后者因为个人形象和创作题材的局限,只能算畅销书作家,韩涵还算半个意见领袖。

张潮则成为了中国文学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代表的是整个国家青年一代的文学形象。几次深陷争议漩涡,打的也都是高端局,牵扯的议题往往十分宏大。

如果说在张潮成名的头两年,还有人将他与其他“八零后”作家相提并论的话,那去年开始,这种论调基本就绝迹了。

哪怕最苛刻的批评者,都不认为他们与张潮是等量齐观的存在。

张潮在燕京发展出来的人脉,也不是像韩涵、小四一样是一群围着他们转的书商、演艺公司,而是实打实的老师和长辈。

这些都是围绕张潮的无形资源。

说通俗点,长福县的官员们,绝大部分在县志里都不会留下一行字;张潮,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不仅族谱要单开一页,县志上至少也要写上几段。

这也是张潮这次回家,敢拒绝其他所有邀请的底气。被拒绝的人,只要懂事理的,也不会觉得丢面子,何况张潮还做到了一视同仁。

所以这次演讲的规格,很自然地被提高了,周校长到时候恐怕都要坐到边上去。

省、市、县三级电视台也都派出了团队,要对本次演讲进行报道,并且要争取在演讲结束以后,能采访到张潮。这可是张潮在“神隐”近3个月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就这样,在各方人士的关注下,张潮演讲的日子终于到了。

1月12日下午刚过2点钟,三中的校门口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车辆鱼贯而至,有些在门卫处做个登记才能开进去;有些只能停在门外,人要自己走进去;有些则需要校领导到门口迎接进去。

自从张潮毕业后,三中就没有这么热闹过,周校长也很兴奋,不过恍惚想起了在办公室给张潮做接待工作的日子……

高中部的学生们,都在宿舍区等待集合,他们三三两两拿着椅子在宿舍楼下的空地上攀谈,话题,自然是今天绝对的主角,张潮。

“新一期的《大医》你看了吗?恢复和以前一样了,每期10页。”

“看了看了。不过我最近比较喜欢《大观》上面连载的《三体》,那个才带劲儿呢。”

“那有什么带劲儿的?看都看不懂。”

“和你这种物理8分的学渣没有共同语言。”

“我物理8分怎么样了?张潮数学还8分呢,不照样成大作家。”

“那你撒泡尿,照照看自己长没长成张潮那样。”

“诶,你们说张潮会不会带他女朋友来?”

“嘶你说宋嘉?那长得可真漂亮,要是带来就能看到真人了。”

“恶心,你怎么还吸口水。”

“你看到了你也吸!那可是女明星啊!”

“女明星怎么了?我要愿意,每天晚上换一个陪我睡!”

“切你那是海报!别说每天换一个了,换三个也行!”

这显然是男生的对话,总是容易偏离主题,一不小心就直奔颜色话题去了。

“听说张潮最近没出现是在山里隐居呢?”

“哇,哪里的山?”

“听说是贵州,那里都没有路的。”

“他为什么要隐居啊?”

“大概是厌倦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要寻找真正的自我吧?”

“好高级的样子。”

“真的是张潮会做出来的事呢!”

“这才是作家吧!太有个性了。”

“不过他这次讲座主题好无聊啊,估计又是励志鸡汤。”

“管他讲什么呢,主要后面会不会给我们签名啊。”

“是啊是啊,我让我妈给我送了一本《少年如你》和一本《你的名字》呢!”

“我也是这两本!”

“是吧,我就说这两本最好看……”

这显然是女生的对话,主题明确,但是跳跃性强。

操场的广播开始播放音乐了,并不是常见的《运动员进行曲》,而是当年由张潮写词、宋诗语演唱的《你的答案》,也算是一种特别的致敬。

这一直是三中的保留曲目,尤其在高考前会拿出来给高三学生励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