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同为中文系出身的张卫国能理解张潮目前的状态,连忙安抚了老婆的焦虑:“儿子长大了,又遇到了这么多事,觉得累也很正常。他这是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你别拦着他。
等他找到了,自然就回来了。”
张潮母亲狠狠剜了一眼他,最后还是叹了口气道:“觉得累,怎么就非要去那穷乡僻壤的,回家不好吗?”
张卫国嘴巴上说:“我们作家的事,你不懂!”心里却想着儿子要回来,岂不是连三姑妈的大女婿的表舅的理发店开业,张潮都要去剪彩?躲出去好,躲出去好。
知夫莫若妻,老婆一句话就差点让张卫国破防:“‘我们作家’,我们家还有第二个作家?我怎么不知道?”
张卫国闻言只能把墙上的一幅“忍”字书法作品看了又看,然后一言不发地回书房继续写他的《我教儿子写作文》了。
张潮并不想费心思去猜远在燕京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人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眼下只想烧好眼前的这口灶台。
虽然付了钱,他也不想每天耷拉着俩爪就往人家火塘前一坐就开始干饭。能够参与到过程里,才能让每顿饭吃得更香甜一些。
所以他提前来了今天的“食主”家里帮忙。灶头上的蒸炒烹炸他自然插不上手,所以被打发来做简单的烧火。
说是“烧火”,其实灶膛里早已经点燃了熊熊火焰,他只用负责往里添柴、用风筒吹风,让火力不要减弱就好。这活儿张潮小时候就干过,不过那时候家里的灶膛边上还有一个小鼓风机,不用风筒。
灶台烧火也是有技巧的,不是只管塞柴火就行。而是要用铁棍或者火钳,不时拨动堆在一起燃烧的柴条,才能物尽其用,让它们燃烧得更加充分。
选柴条也有技巧。灶膛里只需要有一根硬柴做“主力”;在“主力”被“消灭”前,只需要往里面添枯柴和细枝。这样既可以保证灶膛的火力不会过旺,也能节约柴火的消耗。
看着张潮吹风筒、拨柴堆、添柴条的动作越来越娴熟,女主人虽然也不会说普通话,但还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温度的上升,蒸屉下的清水开始沸腾,不一会儿白蒙蒙的蒸汽就从烟囱里钻出去,与别家的炊烟交织在一起,让整个什雷村都氤氲在祥和和安宁当中。
吃过午饭,张潮又想帮忙洗碗,可是主人家怎么也不让,他也只好作罢。
回到村委会睡了个午觉,张潮又跑去找了韦广利家的小孩哥韦恩泽,让他带着自己去附近的林子里捡菌子。
韦恩泽本来正在愁眉苦脸地写作业,一听张潮要捡菌子,高兴地把作业一飞,朝着屋子里喊了一句,也不等有人回应,就拎上篮子带着张潮出发了。
等走到村子的边缘,韦恩泽还回头看了看自家,发现母亲没有追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对张潮道:“快冬天了,菌子捡不了几天了,也捡不了几种了。”
张潮笑道:“那你教我认一认,哪些菌子有毒,哪些菌子能吃。”
韦恩泽仿佛得了莫大的认可,带着张潮就钻进了林子里,一边还说道:“菌子嘛,我也认不全,所以一般只摘爷爷教我的那几种。
其实有毒没有毒,吃一次就知道了嘛!有好几种,我一直想尝尝看。”
张潮:“……”好想回去怎么办……
但是来都来了,张潮默唱着:“红伞伞、白杆杆……”
不过小孩哥还是按捺住了自己的冒险冲动,只带张潮摘了最常见的几种蘑菇,大多数长相朴实憨厚,既没有妖艳的红伞伞,也没有诱惑的白杆杆。
吃过晚饭后,张潮看到孩子们都往村委会跑,也就跟了过去。
原来是每到周末晚上,村长都会把办公室的电视摆到外面,让村民一起看。虽然也有村民家里已经买了电视,但毫无疑问,大家还是更喜欢围坐在一起看节目的热闹感觉。
6点的电视剧,7点的新闻联播,7点半的焦点访谈——这三个节目是雷打不动的,但孩子们多半看得直打哈欠,或者在互相打闹。大人们也多在自顾自地聊天。
只有不多的几个听得懂普通话的大人看得仔细些。
8点钟,村长把电视调到了CCTV-10。张潮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一阵熟悉的音乐,然后就是熟悉的解说词——
【踏遍三晋大地,尽数风流人物。欢迎大家收看大型文化行旅纪录片「三晋风流」。这一期节目,我们来到了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的YC市。……】
村长调完台,看到张潮愣在那里,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们能收到的台不多。最近看电视,就觉得这个节目不错。能让大家看到别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你要是有要看的节目,可以自己调。”说罢就把遥控递了过来。
张潮连忙摆手拒绝,表示和大家一起看就好。其实这也是他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三晋风流」的成片,排期是早就和CCTV10谈好的,只是自己忙完了而已。
很快,山西与这里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征就吸引了几个孩子的注意,尤其是大片大片的平原,让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二里平地的他们感到震撼。
韦恩泽悄悄拽了下张潮的衣摆,张潮看向他,他小声问道:“这个地方在哪里?”
张潮想了想,大概和他描述了一下两地的距离和交通。但是“一千多公里”“隔着三个省”“坐火车几天几夜才能到”,显然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尤其是张潮最后补充了一句:“我从县城来到这里,一共40公里。”
县城韦恩泽去过,一路上走路、拖拉机、三轮车、公交车,花了大半天才到。而这个“运城”,竟然比县城还要远上几十倍。
以前他也看电视,但是只注意了里面的高楼大厦和花花绿绿的衣服,却并没有人能给他解释这些陌生的事物。学校的老师虽然讲了“祖国幅员辽阔”,但是他对此没有具体的概念。
张潮的话,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原来可以这么大,眼睛里浮现出茫然和向往两种神色。
张潮笑问道:“想去?”
韦恩泽点点头,道:“想去……可是很远。”
张潮道:“想去的话,其实不远。我来的地方,比‘运城’还要远。但是我想来,也就来了;你想去,也一定能去。”
韦恩泽摇摇头,不再说话。
张潮也不再说话,和他们一起静静看着电视。
什雷村的夜晚依旧黑得像墨,寥寥几盏灯光,和电视屏幕的荧光,并没能照亮这里的夜空。
晚上9点,村长关了电视,众人也各自散了回家。
张潮上了二楼,拿出纸笔,在新的一页写下了一个新的开头:
「今天,韦小亮突然问了张老师一个问题,可把他难倒了——“老师,我听电视里说要下流星雨了;那下完流星雨,天上的星星是不是都落到了地上,再也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