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最后一段改了影评文章的名字)《中国电影“外国化”,究竟是好还是坏?》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核心观点是:
【中国的电影人首先要把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拍好。心心念念外国有多好,甚至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投资拍一个外国的故事,哪怕噱头再多、票房再高,对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也毫无益处。……】
这个“控诉”,在《你的名字》中国版预告片正式上线、张潮“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观点发表前,完全是针对张潮的。
《你的名字》明明是中国作家写的中国故事,却拿去日本拍成了日本动画,并且张潮往里面投钱了,还要引进国内,这不妥妥的“吃里扒外”,或者“崇洋媚日”吗?
但现在就成了无的放矢了。张潮这是利用日本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制作出了跨时代的中国动画,并且还趁机培养了自己的动画人才。
花了小钱,办了大事——这在2006年,妥妥的是老成谋国之举啊!
但是《大众电影》上发这么一篇份量颇重的文章,总不能是无的放矢吧?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找这个“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拍外国故事”的电影是哪一部。
王仲军看到舆论的变化汗都下来了,连忙叫停了最近声势煊赫的《夜宴》宣发活动,生怕有人注意到他们。
但是作为今年国内最受关注的两部国产大片,《夜宴》最怎么可能藏得住呢?很快就有媒体将矛头对准了它——
原因很简单,《夜宴》是一个套皮的“莎士比亚故事”,原型是《哈姆雷特》,只不过把背景放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首先,《夜宴》的人物关系,完全是《哈姆雷特》人物关系的再现:皇子无鸾对应王子哈姆雷特,厉帝对应克劳狄斯,婉后对应乔特鲁德,青女对应奥菲莉娅,殷隼对应莱欧提斯。
就连电影里的亡魂都和《哈姆雷特》中的冤魂出现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其次,《夜宴》的故事线索和情节发展,和《哈姆雷特》不能讲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比一克隆。都是按照“老皇帝猝亡——太子得急召回宫——发现母后改嫁——相互试探——“戏中戏”——复仇……最后血溅宫廷。”
就连其中谋杀、毒酒、爱情、阴谋,都是一股子“莎味儿”。
《夜宴》的导演冯晓刚都不讳言这一点,他在之前的采访中就提到,《夜宴》是主创团队和莎士比亚“do了一次i”,生下来的另一个“哈姆雷特”。
所以这原本是电影的“卖点”,结果王仲军一番操作下来,成了电影的“雷点”了。
就在同一期的《大众电影》里,就有这么一篇文章——《夜宴:中国版哈姆雷特的突破性尝试》。
这下舆论翻了天了,就在《夜宴》9月10日首映式前,各大媒体的文化、娱乐板块,都在讨论一件事——
像华宜这样用中国人自己的真金白银和宝贵的历史形象,套皮拍一个400年前的英国宫廷故事,到底算不算“崇洋媚外”了。
《夜宴》之殇:中国的影人何时才能自信?——《青年报》
是中国导演失格,还是“莎士比亚”夺舍?——《羊城日报》
借鉴不怕,怕的是没有创新、不敢创新!——《南国日报》
讲好中国的故事,首先得把脊梁挺直!——《经济晨报》
……
一轮舆论轰炸下来,不仅身处漩涡的王仲军懵了,就连张潮也懵了。
他在日本讲那番话,确实留了和华宜打嘴仗的后手,可是怎么自己还没有出手,《夜宴》看起来就要扑街的样子了呢?
虽然有不少记者找上门来,希望他发表对《夜宴》的看法,但是张潮全部都回绝了。
在舆论战方面,他还是比较喜欢要么冲锋陷阵、要么挖坑埋人,落井下石打死狗这种事情干起来确实有点索然无味。
何况他还有正事要做。
原来是上美厂的领导和老画师们也看到了《你的名字》的预告片,对这里面出现的动画制作方式大感兴趣,通过同在上海的《新芽》杂志,向张潮发出了邀请,希望能来上海进行一下“技术交流”。
张潮接到邀请以后,其实还是有点犹豫。一方面作为80年代生人的他,对上美厂是有着特殊感情的。作为新中国唯一一家美术电影制片厂,它曾经创造了那么多令70后、80后心醉神迷的动画作品。
无论是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还是完美结合了神话故事与戏剧元素的《大闹天空》《哪吒闹海》,还是敦化壁画风格的《九色鹿》……还有幽默的《三个和尚》、动人的《雪孩子》、异想天开的《猴子捞月》……
总之,只要那绿底金字的片头出现在屏幕上,所有的孩子都会屏息凝神,用最高的专注力享受那至为美好的几十分钟。
但是另外一方面,投资《你的名字》以及定期送人去日本参与制作、学习技术,那也是自己真金白银地掏了不少钱,上美厂就这么来“技术交流”,有点自来熟了。
张潮在心理年龄上,也基本过了为情怀买单的阶段了。
“你想什么呢?”王蒙问道。张潮接到《新芽》赵常田的电话的时候,正在王蒙这里做客。他今天专门抽空,给在燕京的几位老师、前辈送请柬,邀请他们参加《你的名字》的首映礼。
张潮就把上美厂要他去上海“技术交流”的事,还有自己的犹豫说了。
王蒙听完以后“哈哈”笑了两声,然后才对张潮说道:“你觉得现在的上美厂,还是‘艺术至上’的那个制片厂吗?”
张潮对其中内幕并不十分了解,好奇道:“这怎么说?”
王蒙道:“现在的上美厂,就是一个重荷难返的衙门。虽然每年还在出产一些动画片,但是本质上它已经衙门化了。你想想看,一个衙门,过来开个会,真就把你的技术学去了?
他们有本事升级技术,早升级完了。你完全可以利用人家的这个邀请,给自己的电影再造造势嘛!”
张潮被王蒙这么一点,也醒悟了过来。这十几年世界动画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最先进的3D动画也面世超过10年了,可是上美厂有半点学习的迹象么?
上世纪80年代,宫崎骏和高畑勋来中国访问,带着“朝圣”的心情,专门造访了上美厂,还向上美厂赠送了《风之谷》的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