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22章 庙小妖风大

第222章 庙小妖风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双学涛把一份稿件放在张潮面前,张潮拿起来一看,是前几天港岛的《东方晨报》其中一个版面的复印件,双学涛用记号笔在上面做了标记,题目是《食咗综援仲唔够?》。

没看正文,这个标题就让张潮就皱起了眉头。他上一世久在深城,对粤语属于“识听唔识讲”,这个标题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吃了综援还不够?

浏览了一下内容,大致的就是抨击本次选拔出来北上大陆参加“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选手,基本都来自于接受港岛政府资金帮扶的文学社团,指责这些社团不仅霸占了大量政府拨款,还要进一步挤压非社团文学新人的发展空间。

“综援”是港岛“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的简称,原本指的是为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的市民提供社会福利,以维持其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

这篇文章就是用“综援”这个词蔑指这些作家、社团无法依靠创作生存,只能仰赖港岛政府资助,犹如老弱病残。

张潮虽然知道一些港岛作家和作品,但是对其发展的历程、内部的派系、现行的政策,以及历史上的恩怨几乎一无所知,所以看完以后有点一头雾水。

思考许久,张潮问道:“写这篇文章的‘钟伟明’是谁?笔名还是真名?”

双学涛介绍道:“关于他的资料能查到的不多,只知道他大概40多不到50岁,70年代就以新诗多次获得港岛的青年文学家,后来出版了多部诗集,也有散文集和。在一些报纸担任过编辑。

他的这篇文章,只是近期我们公布复赛名单以后,港岛那边一系列风波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现在港岛的舆论氛围已经接近一边倒了,所以有复赛资格的学生和青年,都不敢表态是否会北上参赛。”

张潮轻轻叩着桌子,陷入思考。其实钟伟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文章中说这一次复赛选手基本来自于特定的文学团体。

摧毁老“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就是审美的单一化、评委和选手的小圈子化,导致比赛公正性备受质疑。

港岛文学市场衰微、根基浅薄,组织征文比赛殊为不易,张潮本来也没有想要在这里折腾出什么水花来,只是缺少了这些地区,比赛里“全国”二字就显得不够圆满了。

在港岛的征文,他是委托给明窗社的潘要明宣传组织,费用是依照去年的约定,从台岛《你的名字》版税当中划拨出一部分,占大头;还有一小部分,是潘要明拉的赞助和申请的补助。

潘要明不仅是明窗社社长,查先生的左膀右臂,在港岛作家圈子里也备受敬重,是港岛作家联会的执行会长。原本以为把这事委托给他很靠谱,结果……

他忽然笑着对双学涛道:“你搜到文章远远不止这些吧?说说看,港岛那边都是怎么骂我或者我们的?”

双学涛老脸一红,不过很快平复下来,解释道:“粤语我不太懂,不过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上次成立的那个‘青春派青少年写作计划’,是用‘金元轰炸’,破坏港岛文学的独立性。

港台文化圈一向是联动的。台岛那边也借此开始炒作,他们媒体说得更夸张、更难听,所以台岛的选手也不敢表态来了,都在观望。

不过好在还没有人明确说不来。毕竟大部分都是20岁上下的小姑娘、小伙子,参加完比赛还要回各自的圈子混,谨慎点也正常。”

张潮“啧”的一声道:“学涛,你什么时候学会粉饰太平了?就港岛文人和媒体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德性,骂我会这么温柔?”

双学涛讪讪地道:“我说了我不太会粤语嘛,他们那些虎狼之词我都‘翻译’不了。”

张潮哈哈笑道:“也罢,还是我去港岛亲自会会他们。”

双学涛惊道:“你要去港岛?这距离比赛没几天了,你不去沪上盯着吗?”

张潮道:“沪上你和老马去就行了,我就负责出格复赛题目,这个我们线上沟通就行。港岛我一定要去——能不能把复赛选手带到沪上我不确定,但是不能被蒙在鼓里当冤大头吧?

这次的事情,是你和我汇报而不是明窗社潘要明社长直接给我打电话,就已经非常可疑了。我再不去一趟,不知道后面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双学涛点点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其实我也蛮好奇港岛的文学生态是什么样的……我先忙去了。”

等双学涛走后,张潮想了想,先订了最快一班去羊城的机票,然后在去机场的路上给花城社的朱妍玲打了个电话,客气了两句以后,就把自己面临的情况大概说了下,然后提出希望由花城社帮忙引荐一个相对中立,又了解港岛文学圈的人给自己介绍一下内情。

张潮虽然去过港岛,也和在岭南大学中文系任系主任的徐子东颇为相熟,但在不能确定对方立场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尽量避免先入为主。

朱妍玲自然很高兴。最近一年多张潮和花城社的关系略为冷淡,没有把哪本新书交给花城社出版,现在又愿意重新联系,虽然不是谈合作,但好歹又重新搭上线了,当然愉快地答应下来。

在羊城,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但是熟悉港岛的活人遍地都是,只要张潮愿意,不管是文坛恩怨还是楼凤时价,都能给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不到下午2点钟,张潮就出现在花城社的办公室里。

他的到来,引发了花城社小小的骚动,不少编辑都特地来看一看他,甚至有一个刚入职的小姑娘,拿着一本《少年如你》找到张潮要了签名。

朱妍玲笑道:“一年多没见,你完全是个‘大人’了。”

张潮微微一笑,问道:“你们萧社长呢?”

朱妍玲道:“说来也巧,萧社长早上还在帮你联系人选,中午忽然有事就走了。不过他特定交代我,你有什么需求,社里都会尽量满足。”

张潮想到去年萧社长和麦拿督在浴池里的神秘互动,差点笑出来,也明白为什么萧建国要躲着自己了。不过他是来办事的,见不见萧建国倒无所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