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16章 神对手VS猪队友

第216章 神对手VS猪队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是福海人,他爸不也是福海人?你这叫什么问题。看我的——张潮,你的创作速度太快了,我统计了一下,两年多时间你已经写了100多万字,而你老师于华十年都憋不出50万字来——我合理怀疑你不仅有代笔,而且是代笔团队!”

“代笔团队?你这想象力也太丰富了,给他代笔的要有他爸爸以外的其他人,早就跳出来承认了,名利双收啊!”

“给他代笔的要都是他的亲戚呢?比如他妈妈,他叔叔,他舅舅……这是一个造假家族啊!”

“别丢人现眼了,还造假家族。你搁这写科幻呢?”

“你说的就有理?你不丢人现眼?高中生半夜溜出去网吧上网很奇怪吗?不信你今天晚上就去网吧瞅一眼,乌央乌央的都是半大小子,你敢保证里面就没有高三学生?”

“可拉倒吧!你们都听我说……”

“凭什么听你说?你老几啊?”

“我中国质疑张潮‘第一人’啊!没有我那篇文章,你们今天能上CCTV?”

……

几人的分歧越来越严重,几乎就是在现场吵了起来。尤其是其中没有上电视节目经验的撰稿人、作家,几乎忘了这是在直播。

主持人汪玲玲哪见过这种场面,几次向现场的导演眼神询问要不要由她来控制一下场面——导演只是一摆手,表示你不要多事,然后继续指挥摄像机对准方老师这边,偶尔把镜头切换到张潮。

方老师是唯一没有参与争吵的人,只是脸色铁青;而张潮则是一脸无奈,似乎没有预想到这个局面的出现。

这是张潮反击的第二步——“稀释话语权”。

让莲岳、土摩托等人前来是他给节目导演出的主意,并且“善意”地提醒节目组,一定要告诉这些额外受邀的嘉宾,不要向媒体透露消息,否则方老师一不乐意退出,那直播可就黄了。

导演一听可太有道理了,光是张潮和方老师两个人对喷有什么意思?来一群人和张潮对喷收视率才有保障嘛!果然这些嘉宾吵起来以后,收视率蹭蹭蹭往上涨。

普通采访、专题采访、录播节目、现场直播,影响力是有区别的。这些嘉宾都是吃传播这碗饭的,一听能上CCTV的直播,哪里还会向外界透露一星半点,都是到了现场才知道自己不是方老师的唯一伴侣,内心不免生出了怨怼。

可对方老师来说,这些人一来,彼此又不熟悉,还特别会抢话,一下子就摊薄了自己的发言时间,也稀释了自己的观点密度。

关键他们还内讧起来。方老师此刻耳边闹哄哄的,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当然,现场吵架也是要有限度,导演指挥主持人汪玲玲,精确在几人翻脸之前截停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各位,各位,先听我说一句好吗?”

主持人讲话还是有份量的,几人气呼呼地陆续闭上了嘴。汪玲玲道:“我们是现场直播,大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不同意见可以好好商量。”

这时记者南风说话了,在电视台跑过多年现场的他最先反应过来,对众人道:“主持人说的对,大家保持风度、保持风度。还有,不要上了张潮的当,我们要是吵起架来没完没了,他就不就得便宜了吗?……”

没等南风把话说完,张潮就接过来道:“各位老师误会了,其实我特别想好好回答各位老师的问题。既然刚刚各位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那么能不能由我来总结一下各位问题的共同点——你们都相信我有一个藏在幕后的‘代笔者’或者‘代笔集团’,我的作品是由他或者他们创作的,所以我必须证明我的作品是由我自己创作的是吗?”

坐在张潮对面的七人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除了方老师,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唯独方老师本能地觉得不对劲,但是一时半会又说不出来——这种感觉自从他对上张潮以后,已经有过多次了,感受只能讲糟糕极了,就像蒙着行走在地雷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到一颗。

但是其他人是不想等方老师点头的,莲岳马上开口道:“是的,你必须证明那些作品是由你自己创作的。”

张潮点点头,不急不缓地说道:“我也同意方老师、莲岳老师以及各位的看法。不过我想请问各位,一个作家,应该如何证明作品是由自己创作完成的?标准是什么?或者换一种说法,我要拿出什么东西来证明这些作品是我自己创作的?”

其实当张潮问完第一句话的时候,方老师就敏锐地察觉到他要干什么的,但是没等方老师开口,张潮就把后面的两个问题抛出来了。

看到问完问题的张潮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方老师脑子一懵——坏了,被张潮偷换概念了。

是的,这就是张潮的第三步反击——“偷换概念”。当然,这里用“偷”不太准确,因为张潮是光明正大征得对方同意以后,把“证明你爸爸不是你的代笔”,换成了“证明你的作品是你自己写的。”

证明“我没做”和证明“我做了”之间的难度差距,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关键张潮还击中了之前绝大部分人的盲区——凭什么莲岳、方老师可以只提出质疑让张潮自证,而不将自证成立的标准一并提供?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作家创作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具有高度的隐私性,只能凭作者的自觉和读者的信任,自证难度极高,近乎于不可能。

但当张潮把这个问题抛给方老师、莲岳等人以后,他们陷入了两难——如果说“不能自证”,那前面的质疑自然就成了笑话;如果说出“如何自证”,那标准是否能被大众接受是一回事,至少张潮就可以按图索骥来提供“证据”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说“你先自证再说,成不成立由我们判断,标准不能告诉你”——估计没有一个敢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

这三步走完,张潮内心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前面的“强弱易势”是为了让把方老师和其他几人捆绑成一个意见表达上的整体;“稀释话语权”,是让方老师个人没有机会形成对张潮的连续追问;最后的“偷换概念”,则是利用对方对直播影响力的渴求制造分歧,打乱几人的思路,用其他六个人的意见把方老师一个人裹挟走。

如果是方老师自己,那肯定不会给张潮这个机会,一定会死揪着“父亲代笔、父子相隐”这个逻辑和其他细节持续追问,那张潮就只会陷入无限自证的被动局面当中。这种情况,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即使事理和逻辑上说得通,因为太罕见,也会被认为是一种狡辩。

到时候真就成了“信者恒信、疑者恒疑”的筛粉行为了!

而且张潮这次不仅是要证明自己,而且要把所有脏水都甩干净!

所以张潮从媒体喊话问方老师自己能不能多请几个人开始,就是要给他安排一群猪队友,避免出现自己和方老师一对一的局面。

而莲岳等人也不蠢,看到张潮如释重负的表情以及方老师黑得像锅底的脸色,立刻反应过来了,一时间都陷入了慌张和沉默。

当着CCTV10直播的镜头,把刚刚说出去的话吃回去,他们还没有那个勇气。

还是方老师比较沉着,知道这时候不能长时间冷场,思考了片刻就开口道:“作家自证虽然难,但是并非没有办法。比如有些作家有亲笔写的手稿,还有作品总是有各种‘创作痕迹’的,比如各种增删修改。

只要作品是自己写的,那他一定能如数家珍地把这些地方都指出来。怎么样,你有这样的证据吗?”

(两章合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