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忍不住了,开口道:“其实李娟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她以前……”
白晔再次开口打断了他,道:“亮程,不要着急嘛。大家也是从各自的角度来为她提供帮助。哪个作家没有被批评、指正过呢?
一被批评就跳脚,就喊冤,就搬‘家长’,那说明没有修养。你看,小李还是很淡定的嘛!”
刘亮程只好闭了嘴。张潮却听得额头青筋直跳——“一被批评就跳脚,就喊冤,就搬‘家长’”——你报我身份证得了。
不过人家现在毕竟是在说李娟,自己也不好发作。只好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这时又有一个叫做常丽华的女文学理论专家开口道:“我认为李娟作品里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性别偏见,让同为女性的我,感到十分诧异。”
这下李娟都不“淡定”了,连忙要开口解释。
但是常丽华压根不给她机会,而是连珠炮一样说了下去:“李娟在她的作品里,表现出了严重的男权崇拜思想。在她的散文中,经常有对男性力量、男性权威的盲目迷恋……
例如她会写男人是有力量的,天生令人信赖。她还写过生过男孩的女牧民比只养女孩的母亲更强大更有力。还有她用过‘二奶’这样明显带有物化女性的羞辱性词汇……
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她脑中深刻、固执、难以磨灭的男权崇拜思维。这对作品的思想性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也是会对阅读她作品的女性,造成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
显然,这是下午的研讨会上对李娟作品提出的最强烈的批评,所有对作品技术性细节的质疑,都不如这一招“诛心”有效。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李娟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性格中的退让、软弱和自我怀疑,让她没有了一开始时急着要解释的勇气。
她把身体往座位里缩了一缩,不再说话。刘亮程则显然被激怒了,捏着笔的手指关节都发白了。
白晔脸上依旧是温和地笑,又一次开口,及时把要发言的刘亮程堵了回去。他说道:“过了过了,小李的作品总体上还是很优秀的。虽然缺乏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但这些‘大’,并不是创作的唯一标准嘛。
新时代的作家,一方面要保持独立的创作个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时代的潮流,主动向文坛的更高殿堂靠拢。小李刚刚讲自己‘投读者所好’,其实不仅表现了一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而且也揭开了现在文学界的一些乱象。
出版社总是围着一些畅销书作家转,为了得到他们的稿子,甚至不惜重金。越是年轻的作家,越难走出这样的包围圈。我当然不是反对文学的市场化,但是这种市场化应该是良性的,不过分损害文学的纯粹性。
要不然,很多现在的年轻作家,只是走上了市场,还没有走上文坛。作为文学批评家,我深感遗憾。”
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说完,白晔微笑地用眼光巡视一圈,忽然对张潮道:“张潮同学,你是80后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他们中少有的走上文坛的人,你有什么看法?”
张潮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今天虽然是‘散文研讨会’,但看来大家的兴趣不止在散文上……我想起鲁迅先生临终前给儿子周海婴的遗言,其中一条是: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我想他老人家如果知道了现在所谓的‘文坛’是这样,恐怕还要加一个——‘空头文学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