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21章 「茅盾文学新人奖」要变成张潮的形状了!

第321章 「茅盾文学新人奖」要变成张潮的形状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纳尼?”当张潮听到坐在自己正对面的王震旭述说前几天发生在涩谷的「舌环示威」时,日语都蹦了出来。

王震旭习惯性地低头说了一声:“是这样的!”然后把自己口袋里的几张照片掏了出来,递给了张潮。

照片上是一群奇装异服的、发型怪异的日本年轻人,齐刷刷地对着镜头伸出了自己的舌头,舌头上都至少打了一个金属圆环,有些圆环上还镶了亮闪闪的饰品。

王震旭接着解释道:“金原瞳粉丝高喊的口号叫做‘身体叙事即女权觉醒’;我来之前看电视,还看到石原慎太郎在《产经新闻》痛批《刑警荣耀》「用中国刑警的暴力叙事污染日本文学」。”

张潮笑道:“他用的是‘中国’,不是另一个词?”

王震旭闻言一下变得局促不安起来,吭哧吭哧了半天才道:“《产经新闻》是日本‘六大报’,一般不允许具有巨大争议的词汇出现在版面上,所以即使他说了,在刊发出来的时候也要做处理。”

张潮继续追问道:“你也认为那是一个‘争议性的词汇’吗?争议点在哪里?”

虽然张潮脸上的微笑没有变,但王震旭总觉得他的笑里有深不可测的阴影,西装里的衬衫后背都湿透了。

这一次前来燕京,王震旭的情绪历经的大起大落。

最早与导师饭塚容教授联合署名的《刑警荣耀》论文在《新潮》发表时,他内心志得意满。作为文学研究者,能在《新潮》发表文论,算是进入日本文学界主流的敲门砖。

但是随后《文艺春秋》组织的一系列反击文章,虽然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刑警荣耀》本身,但却把“歧视本土文学”的帽子,扣在了《新潮》杂志和王震旭、饭塚容两人头上。

随后还被金原瞳的疯狂粉丝在涩谷举办活动贴脸开大,紧接着日本的右翼学者、政客、评论家也纷纷下场,算是在日本文坛掀起了一场“茶壶里的风暴”。

《新潮》作为老牌文学杂志,自然岿然不动,只是默默又趁机多卖了十几万份6月号;饭塚容教授是资深学者,当然也不会轻易被动摇。

唯独王震旭夹在中间极难自处。文章虽然署名“东衫彰良”,但他是得过奖的推理作家,所以身份很快扒了出来。

得知他是中国移民二代之后,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他都面临着大量的质疑和压力。

而导师饭塚容知道以后,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去中国,找张潮,完成你该做的事。”

于是王震旭就这么忧心忡忡地来到了中国。

所幸现在已经是6月下旬,张潮已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假期,回到了燕京,王震旭才没有空跑一趟。

张潮看王震旭一脸尴尬的样子,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看向了窗外的景色。

他们两人正坐在一间茶室里,茶室又位于燕京城的一处四合院内。茶室窗外浮动着斑驳的槐影,被老燕京人称作「六月雪」的绒花正簌簌落在青砖地上。

竹帘半卷的廊檐下,白瓷鱼缸里红鲤搅碎的天光忽明忽暗。穿堂风掠过藤编茶海时,带着石榴花将开未开的涩香。

张潮屈指叩了叩紫砂壶,发出两声清响,与不时响起的蝉鸣呼应,仿佛寺院梵呗里的两声铜钟。他换了一个话题,问王震旭道:“你觉得他们的反应为什么这么强烈?”

王震旭的眼神变得涣散,尽显迷惘之色,过了很久才道:“大概是因为……大概是因为《新潮》主编的那段话,刺激性太大了?”

张潮摇摇头,道:“那也只是文学理念之争。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现在他们很愤怒,愤怒的是什么呢?”

王震旭闻言沉默了下来,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争议在于,”张潮的指尖沿着青花瓷杯口画圈,蝉鸣声从胡同深处漫进来,“当日本人用「暴力叙事」指控我的,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时,其实是在恐惧他们自己剖腹明志的武士刀,变成了程队长记录人生的那支钢笔。

当中国作家开始解剖时代肿瘤时,日本文坛的把持者们却连社会的伤口都不敢切开,只敢让几个少女用小刀和尖刺来雕刻自己的皮肤,就以为这是时代的声音了。”

王震旭的瞳孔猛地收缩,张潮话仿佛触及他记忆上的什么伤口,让他的心脏猛的收缩。

张潮不想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了,他问道:“饭塚容教授让你来,不可能只是让你转述这些事吧?”

王震旭这才回过神来,再次深深低头道了一声歉,说道:“您知道‘中日作家互访’吗?”

张潮点了点头,道:“这不是常有的事吗?好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互访吧。”

王震旭道:“是的。但是以往的互访主要都是双方互相邀请一些成名的大作家来访,中国这边的组织者是作协,日本这边则是「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日中友好协会」「日本笔会俱乐部」这些机构轮流举行。”

张潮疑惑道:“这不是挺好的吗?”

王震旭稍稍把身子往前探了探,道:“教授的意思是,中国进入新千年以来,文学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您这样出色的青年作家。

往年的访问活动,一直缺少青年作家们的身影,尤其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所以教授想要促成中日两国青年作家的交流。

特地让我来中国,就此事向您寻求意见。”

张潮更加诧异了,问道:“这……这事也轮不到我来组织吧?这不是作协的工作吗?应该让饭塚教授直接联系作协的铁宁主席比较好吧?”

王震旭连忙道:“就是因为想避开中国的作协,以及日本的那几个老机构,教授才让我特地来联系您。”

见张潮还是不理解,王震旭接着解释道:“首先,根据教授的了解,中国30岁以下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像您,还有韩涵、小四等人,都不是作协成员。

所以,通过作协来做这件事,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有可能被抵制——据我所知,像韩涵,就十分讨厌这些官方机构。”

张潮:“……”好像确实是这样。他们这一代青年作家,基本都没有迫切要加入作协的想法。

一来对他们来说,现在作协几乎无法提供什么市场化的资源,顶天就是开个作品研讨会,上个报纸,登个豆腐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