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17章 盛大的落幕演讲

第317章 盛大的落幕演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潮当然没有兴趣听这些美国政坛老油条的老磕,而是开始思索自己“讲两句”到底该讲啥,顺便趁着大家都关注台上希拉里的机会,离开了围绕伊万卡的小团体,去找了点吃的。

这种自助餐的菜单通常很固定,搭配鱼子酱的薄饼、酸奶油和柠檬,烟熏三文鱼和黑面包,各种烤羊排、烤牛排,还有一大堆各种沙拉,然后就是水果和酒水了。

张潮本来想早点开溜去唐人街吃个削面,滞留到现在肚子是真饿了。拿了一个盘子,夹了两片三文鱼和几块西瓜,就吃了起来。

这时候朱诺·迪亚斯凑上来,也夹了一些食物,但没有吃,而是笑着问张潮道:“你等会儿要讲什么?”

张潮咽下一口三文鱼,想了想道:“……就随便说点在美国的见闻吧,夸一夸今晚的慈善拍卖,呼吁一下大家关注弱势群体……大概就这样吧。”

朱诺·迪亚斯听完之后眼中失望的神色一闪而过,随即附和道:“是啊,这样的场合,确实也讲不太多别的。”

张潮放下盘子,问道:“你似乎希望我讲点别的?”

朱诺·迪亚斯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我是一个多米尼加人。那里和所有的加勒比国家一样,都存在一个问题……”

张潮笑道:“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朱诺·迪亚斯没有言语,算是默认,接着道:“对我来说,写作是一种基于信仰的创举。我的生命中只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关于多米尼加、多米尼加人、美国、移民者……这一切的故事。

我笃信每个作家只能讲一个故事,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讲述它,直到故事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清晰,直到故事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宏大、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引起回响。

我总是一次次的梦回80年代,那对我来说,是充满动荡和恐怖的时代。我们有美国支持的暴政、内战、游击暴乱、右翼平叛和各种政治冲突……

我们的国家曾经有希望获得重生,但源自上一次殖民屠杀的余波在80年代仍然把一切都搞糟了……”

张潮不明所以——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并不清楚多米尼加的历史,对加勒比地区政治生态的理解基本来自于欧·亨利的短篇集《白菜与国王》。

其中虚构的“香蕉共和国”很好地道出了美国与这些群岛小国之间的关系。除此以外,张潮对这个地区的了解并没有超出中国高中地理和历史的介绍。

朱诺·迪亚斯忽然盯着张潮道:“去年我看到了你的《大医》,才第一次注意到中国的那段历史。你们也曾经历过被那些强大国家分割、操控的时代,但最终还是摆脱了悲剧的命运循环。

这多么让人羡慕啊……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美国的。这个国家给了你很多钱,给了你很多赞美……但我想,作为来自中国的你,会怎么看待这些呢?

抱歉,我的表达有些混乱。你是一个杰出的年轻人,不是我的里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变成白人’的尤里奥……”

说到最后,朱诺·迪亚斯的声音甚至有些颤抖,眼神也变得悲哀又羡慕。

张潮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迪亚斯这位秃头老哥,内心对自己的祖国多米尼加抱有极深的感情和极大的期望,但是现实却只能驱赶他们来美国——这个造成了多米尼加大部分苦难的国度——谋生。

这种煎熬其实盘桓在这个多米尼加的精英知识分子心中许久许久,忽然看到一部中国当中,叙述了三个同样是精英基层的年轻医生,如何为了扭转国家命运赴汤蹈火、上下求索,忽然就悲从中来了。

但他又不能确定张潮是不是像全世界许多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一样,来到美国就觉得“空气格外香甜”,所以忍不住要来和张潮交流一下。

如果连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作家都要俯首称臣,那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恐怕又要加深几分。

张潮拍拍迪亚斯的肩膀,道:“老兄,其实你有机会可以来中国走一走。”

这时候希拉里的致辞已经结束了,伊万卡的女助理和苏珊都来到张潮身边,让他赶紧准备一下,马上就轮到他上台了。

那个声音再次在台上响起:“今晚的宴会,我们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来自东方、来自中国的作家——张潮。

相信大家知道前几天在芝加哥的联合车站、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发生了什么。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年轻人。现在,我们有请张潮,来讲述一下他在这个伟大国家里旅行的见闻和感受!”

张潮连忙整理了一下衣物,然后快步上前,来到台上,在注视中拿过话筒,开始了自己这次美国行程最后的发言,简单的致意后,张潮直接切入正题:

“这次慈善拍卖活动的主题是为了「免疫缺陷关爱基金会」募集善款;刚刚又听了希拉里女士的致辞,她提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公平,这些都很美好……”

“在座的诸位,几乎都笃信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不是吗?”

张潮的话迅速在听众中引发了反响,许多人都高举香槟喊道:“YES!”

张潮笑道:“这种对国家的强大自信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或者说这是属于美国这个国家这100年的一种共同记忆——自信、强大。

当然,到底是因自信而强大,还是因强大才自信,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但毫无疑问,这种‘共同记忆’,就是构成一个国家历史的主体部分。……”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的大国当中,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美国则是历史最短的。其实在工业革命开始,世界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以后,这种说法就不太准确了。”

“知识的流通越来越便捷,中国的‘共同记忆’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的书架上找到,任何美国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拥有远远长于200年的历史知识。”

“不同国家的‘共同记忆’被前所未有地纠结到了一起。但刚刚诸位高喊‘YES’的同时,恐怕在场也有人在心里喊了一声‘NO’——只是这样太不合时宜,所以没有人会真的喊出来。”

“当一个国家的‘伟大’成为一种‘不可置疑’的观念以后,也就蕴藏了它衰弱的萌芽。罗马帝国如是,那‘新罗马帝国’呢?”

张潮说到这里,现场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讨论声——几乎所有人都困惑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扫大家的兴。

张潮没有理会这些,而是继续道:“一路走来,我看到的不只是好莱坞的灿烂多彩、纽约的高楼大厦、芝加哥的街头艺术,我也看到了埋葬在这一切之下的痛苦……”

“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是只由‘伟大’构成的。它必然还有许多苦难、许多罪恶、许多疯狂、许多凶残,当然还有许多善良、许多智慧、许多反省,甚至许多忏悔。”

“作为中国人,我会平静地看待并且接受这一切,这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的。”

“但是在座的诸位是否能接受这一切呢?接受‘伟大’之下的渺小与苍白,并在其中找到历史存在的意义。”

“总是会有人轻视这些,仿佛只要美国还奔跑在世界的最前列,这一切都只是可以接受的‘代价’而已——尤其是这些‘代价’不是自己,甚至不是其他美国人的时候。”

……

“但我仍然相信,总有一天,你们脚下这个‘最伟大的国家’会拥有真正懂得历史的人。”

“因为虽然人们都在历史中寻找正义或邪恶的借口,然而历史却是由抱有各种动机的人们去创造的。之所以历史还是给人们以希望,那是因为不论最初的动机如何,但最终各种复杂的成本核算和对信仰的终极理解都使得人们越来越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个道理曾经由中世纪的某位中亚学者总结过——智慧越多,人越善良。

我讲完了,也该离开了,谢谢大家!”

张潮说罢把话筒一放,在众人复杂的目光当中,施施然离开了会场。

唯有朱诺·迪亚斯满含热泪,几乎不能自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