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94章 先阉了他!

第294章 先阉了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查克·洛尔问道:“如果不给谢尔顿安排‘性笑话’,那怎么展现他可爱的一面?”

张潮想了想,决定还是不透露太多后续内容,避免让这部剧偏离原来的轨迹太多,于是道:“谢尔顿并不是真的‘可爱’,他的可爱,更多是观众适应他的‘刻薄’以后,用自己的想象力补充出的。”

“……”大家一时半会还消化不了张潮的解读。

张潮进一步道:“中国有种特殊的食物,叫‘臭豆腐’,是把普通豆腐发酵以后的产物,味道极其浓烈。

很多人接受不了,闻到就要吐。但是爱吃的人却会对它十分上瘾,说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且‘越吃越香’。”

众人:“……”都不明白张潮怎么突然开始讲食物了。

这时候张潮却不继续讲下去,而是突然对马伯慵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马伯慵本来坐在角落里看张潮表演,完全是个小透明,突然被张潮问到,不免有些慌乱,但是看到张潮鼓励的眼神,又镇定下来,知道这是张潮给自己的一个机会。

他看了眼手上的笔记,思索了一下,很快就答道:“因为强烈的反差。食客在吃臭豆腐的时候,鼻子闻到的与嘴里吃到的反差越大,就越觉得嘴里的豆腐美味。

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嗅觉,吃‘臭豆腐’的时候可能就未必觉得它比普通的豆腐好吃到哪里去。

其实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美食’——比如法国的蓝纹奶酪,德国的干酪,泰国的榴莲……”

马伯慵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瞟向张潮,但张潮却丝毫没有接过话再说的意思,又看见其他人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谢尔顿这个人也是一样。因为他‘毒舌’或者说‘刻薄’的这个特质太突出了,导致他身上只要出现一点正面的表现,大家都会觉得‘可爱’。

这也是开头部分他拒绝‘基因诈骗’后,我们能对他之后的‘刻薄’格外宽容的原因。

所以,这部剧集其实不需要额外为谢尔顿设置‘可爱’或者‘人性’的桥段,按照正常的剧情往下走,观众自己会解读出一个‘可爱’的谢尔顿来。”

马伯慵说完,略有些局促不安,但是查克·洛尔的赞美很快为他驱散了这种不安:“说得好,小伙子。”然后又转头问张潮:“这就是你推荐来我们剧组实习的编剧?”

张潮含笑点点头。

查克·洛尔笑道:“对人物有这样的解读,确实可以加入我们的团队了。——好了,你继续说。”

马伯慵又惊又喜,想不到自己就这样得到了查克·洛尔的认同,于是接着道:“相比于谢尔顿,其实从第一集来看,莱纳德更合适作为驱动剧情的核心人物。

他身上的人物弧光实际上比谢尔顿更明显一些,作为团队里最‘正常’的一位,他更能体现‘天才’与‘世界’妥协的那一面,这可能也是这部剧集要展现的某些主题?

另外他能忍受做谢尔顿的室友,他与拉杰、霍华德的互动更亲密,他和佩妮也更像情侣,佩妮的开朗、外向,也能弥补他的沉闷、内向。

本质上谢尔顿和‘色情狂’霍华德、‘遇上女人就说不出话’的拉杰一样,只要确立基调和关键词,关于他们的内容就很好成型。

但是挖掘莱纳德这个人物身上的‘常人’特性,会对其他三个‘极端’形成很好的平衡,不至于让剧集走向反面……”

许蕊雅第一次看到能这么从容地在一群“大人物”当中侃侃而谈的马伯慵,顿时大感欣慰,甚至在桌子底下悄悄地向他竖了一个大拇指。

就这样,关于试播集的讨论,在张潮发起以后,一路聊到了傍晚都没有结束。查克·洛尔大手一挥,让员工给他们买了几盒披萨来给大伙充饥。

吃过了披萨,几人又继续“头脑风暴”,直到福克斯电视网的两个高层都开始打哈欠了,才意犹未尽地结束。

查克·洛尔和比尔·布拉迪亲自送张潮、马伯慵等人来到公司的楼下,查克·洛尔有些感慨地说道:“没想到你对美式情景喜剧的理解这么深刻。

如果去年就能见到你,说不定那一集试播集就不会失败了。——还有你,马,你的‘故事感’确实很强,希望你能为团队贡献更多的精彩脚本。”

张潮心想自己不是对美式情景喜剧理解深刻,只是多看了两遍12季的《生活大爆炸》而已……

这时查克·洛尔忽然问道:“这部剧集的名称我们还没有定下来,你有什么建议吗?”

张潮想了想,道:“既然主要角色都是物理学家,那么剧名就用某种物理定律,或者物理假说吧?我的物理很差,其他方面就给不了建议啦。”

查克·洛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张潮并没有把《The Big Bang Theory》这个名称直接给出来,因为他知道不管是作家,还是剧作家,内心都是极为骄傲的。

你给他建议或者提示他能接受,但是直接给个名字,反而可能会促使对方往其他方向思考。张潮也不清楚“The Big Bang Theory”这个名字在剧集推广上究竟起了多少作用,所以只敢轻轻顺水推舟一下。

几人作别后,张潮一行人坐车回到了位于帕萨迪纳的“基地”。

走进客厅,张潮就把外套一脱、包一扔,瘫在沙发上,连声叫苦道:“累死洒家了。刚下飞机就和人高强度头脑风暴,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使唤。”

马伯慵和许蕊雅先把各处的灯打开,让整个房间沐浴在柔和的光线里,然后才坐到沙发上。

他们两人还处在兴奋当中,尤其是马伯慵,这是第一次和世界一流的影视编剧团队接触,在张潮的刻意让渡下,后半程“潮汐文化”方面几乎都是他在说,张潮只在关键点的插两句话。

马伯慵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美剧里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是这么来的?”

窝在沙发里的张潮眼睛都不睁,懒洋洋地说道:“你之前的,太刻意要去塑造‘面面俱到’‘复杂’‘多层次’的人物形象,其实读者最关注的是人物最显著的那个特征,也就是‘长板’。

‘长板’够长,读者就会自动忽略,或者容忍那些‘短板’。当然,‘短板’也不必不可少。我们人,往往都是掉进自己挖的坑里。

把自己从这些坑里往外刨的过程,既推动了情节,也让人物有成长。既然是通俗,核心人物没有‘弧光’,就是最大的问题。”

反正现在也没有外人,张潮把话说得很直白。

马伯慵也不以为意。其实这些道理他都懂,但是没有今天张潮的启发,以及与好莱坞一流编剧之间的碰撞,这些道理很难在短时间内转换成实际的写作经验。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黄杰夫也回来了,而且满脸通红,看着没少喝。

他看到张潮就狠狠地扑上去拥抱住了,要不是张潮拿手推挡得及时,怕是要一口亲上来。

黄杰夫道:“Boss,我爱你!我爱死你了!你的每一个‘预测’都是准确的,我们马上就要……”

忽然看见马伯慵、许蕊雅还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连忙尴尬地闭了嘴。张潮满脸嫌弃地推开他,坐了起来,刚想要说什么,忽然间手机“叮咚”一声,是黑莓的邮件提示声。

张潮一看是自己在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出版社Simon & Schuster的主编大卫·米勒发过来的,就点开看了一眼。

谁知道越看到后面,眼睛瞪得越大,最后从牙缝里蹦出来一句英语:

“What The Fu!?”

其他几人,都错愕地看向张潮,不知道是什么邮件才能刺激得他爆粗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