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个……”
黄杰夫一边引着张潮往里走,一边给他介绍这些新人。张潮热情而客气地一一打了招呼;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也是第一次见到张潮,不免有些好奇与紧张。
毕竟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太多了,以至于有些看不清楚真面目。
他们也许对张潮作品的文学性不感兴趣,但是都知道“潮汐文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读者。
可以说,这间前途无量的文学代理公司,就是张潮用键盘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何况张潮这两三年来在书籍、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营销手法,已经成为了商界的经典案例,被人反复研究。尤其是去年《你的名字》出乎意料的大卖,正面击穿了有华宜、英煌两个影视巨头保驾护航的《Baby计划》,甚至连接下来的《墨攻》票房都大受影响。
华宜在此后就一蹶不振,不仅公司屡屡被调查,所有影视项目被冻结,甚至王家兄弟里的弟弟都销声匿迹,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可以说,华宜基本在国内影视圈除名了。什么民营影视第一巨头、华人电影领航者……都成梦幻泡影。
“潮汐文化”手里不仅握着张潮多本书的版权,还有权勇先、刘慈欣、马伯慵、夏答等人,书都是一等一的畅销,他们要么是“潮汐文化”的签约作者,要么干脆就是高管。
2007年处于国内文化产业井喷期的前夜,对于优质内容的渴望之情弥漫在整个行业。大家蓦然回首,却发现竟然是张潮这个嘴上没毛的小伙子,第一个完成了资源整合和链条贯通。
看着“潮汐文化”手里的那些牌,大家哈喇子都流干了。
而除了《你的名字》,张潮去年策划的「三晋风流」系列专题片,也破了CCTV10纪录片的收视记录,顺带配套的《风流人物看三晋》&《三晋人物数风流》两本书也大卖超过100万册。
专题片里作家们去过的山西名胜、古建,随之迎来了一波旅游潮,有些地方猝不及防之下,甚至只能采取限量售票的方式,才控制住热情的观众。
这样的效应谁不眼红?
虽然张潮此后消失了几个月,但是一出面又是惊人手笔,不说“流星与少年”一个故事变成三本书,每本书都轻松登上了分类销量冠军,至今三月还没走下宝座。
就说他发起的「我们上学的路」计划,已经成为近期国内最引人瞩目的教育慈善项目。
随着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的上传,「我们上学的路」网站的访问量越来越大,不得不不断扩充服务器来承载人们对孩子的鼓励与关怀。
“潮汐文化”的网络服务部门,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独立出来,负责人正是3年前帮着张潮买下第一间房子的李万东。
他正式从燕大计算机学院辞职,加入了“潮汐文化”,「我们上学的路」最早就是张潮拜托他做的。
今年3月初,「我们上学的路」网站的浏览量超过东方兴的「博客中华」,成为国内排名前十的博客类门户,只不过「我们上学的路」比较聚焦而已。
随着越来越多边远地区的「上学路」得到了基本的修缮,“潮汐文化”的品牌声誉之佳,也达到了高峰。
「我们上学的路」虽然是个要倒贴钱的项目,但是贴给它的钱,在其他方面被百倍甚至千倍地赚回来了。自从网站的影响力发酵以后,“潮汐文化”出去谈项目那叫一个顺利。
尤其是涉及到需要政府部门配合的,更是丝滑无比。许多人看到“潮汐文化”的人出来谈事,都喜欢先说一通自己关注了哪一条「上学的路」,捐了多少钱给孩子们修路。
事后大家一分析这个计划为什么会这么成功,才发现除了借了张潮与孙云霄论争的东风,更是因为张潮切中了国人最传统、最朴素的对慈善的认知——修桥、铺路,功德无量。
一桩桩、一件件,让张潮几乎成了公司里的传说。尤其是去年10月份以后入职,还没有见过张潮的员工,只能在老员工的口口相传下,以及互联网的只鳞片爪来了解他。
现在,终于见到活的了!
前台的小姑娘,直到张潮的背影消失在黄杰夫办公室的门后,还舍不得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他就是张潮啊?他怎么就是张潮呢?他就是张潮啊!”
自己设想了无数种与这种年轻老板的相遇情形,没想到竟然是这么经典的“误会-冒犯”开局。这不是巧了吗?
小姑娘偷偷从抽屉里抽出一本新出的——《盛世独宠:倾城皇妃太高冷》——这本开头,女主角不就是误会之下冒犯了微服私访的少年天子,然后被强娶回皇宫封了皇妃吗?
小姑娘想到张潮离开时那温和一笑,心就怦怦直跳:要是他,要是他……
张潮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让多少人心潮澎湃,只是跟着黄杰夫转了一圈,和所有人打过招呼以后,就跟着他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坐着两个人,看到黄杰夫带着张潮进来,也有点激动。他们这次来找黄杰夫谈合作,没想到竟然碰上了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潮,算是意外之喜了。
黄杰夫介绍道:“这两位是贵州文化部门的同志,这次来,是想和我们谈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和实施。这位是王处长,这位是李主任。”
两人连忙上前和张潮握了手,李主任还道:“我和您是缘悭一面,想不到过了4个月,在燕京见到了。”
张潮错愕道:“这从何说起?”
李主任解释道:“您在什雷村的消息一传出来,我们文宣部门的人连夜就赶去什雷村了,想不到最后还是没和您遇上。这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啊!要检讨!”
这倒让张潮不好意思了,道:“我去什雷村就是躲清静去的,你们人一多,我就怕,所以先走了。”
李主任连声道:“理解,理解。是我们没有考虑周全!要检讨!”
这客气地让张潮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能道:“你们接着谈,我在旁边听着。商务上的事我不插手。”
然后就拉了一张办公椅到角落呆着去了。
黄杰夫等三人一看,也就重新坐到沙发上开始谈合作的事。不过李、王两个领导,总是谈着谈着,眼睛就往张潮这边瞟,似乎特别渴望张潮说点什么。
但是张潮仿佛看不见也听不见他们在谈什么,拿着手机在那里噼里啪啦地按着,也不知道是在发短信还是在回邮件。
还是在搞创作?听说张潮特别会利用碎片时间写作,所以才能年纪轻轻、著作等膝。
想到这里,李主任、王处长不禁肃然起敬!
其实张潮是在专心致志地打游戏——在鹭岛期间,他专门把手机换成了水货的黑莓8800,刷完系统以后可以安装盖房子、贪吃蛇等经典游戏。
他就在玩盖房子游戏,已经一路迭到80多层了……
在这种气氛的驱使下,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依旧是“潮汐文化”和“CCTV10”这个黄金组合出马,在今年7月份前,完成至少8集的贵州文化行旅专题片制作。
这样可以赶上暑假这波旅游热潮。
算起来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但是有「三晋风流」的成功经验,大家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等婉拒了两人的晚饭邀约,送走二人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了傍晚。
张潮对黄杰夫道:“把大家都叫来吧,我有话说。”
黄杰夫知道张潮这种时候说的肯定不是小事,连忙就把马伯慵、双学涛、夏答等人叫了过来,并且让其他人提早下班了。
张潮看着聚集在客厅里,最早和他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已经有了截然不同于当年青涩气质的成熟与稳重,心中感慨万分。
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张潮说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话:“现在,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