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虽然销量很高,但是在日本文学界的“食物链”当中,却几乎是处于最底层的存在。在主流认知中,「轻」甚至不能算是独立的类型,要并入ACG算次文化或者亚文化的一种。
就连很多「轻」作家都看不起「轻」,只要稍微有点名气,都会试图改写通俗文学,甚至纯文学。
一旦成功,基本都不会回到「轻」这个赛道,甚至非常忌讳别人提起自己曾经是「轻」作家这件事。
这种情况一直要延续到近10年后,「轻」的销量终于高涨让任何自持正统的日本文学家、批评家都侧目的地步才有所改变。
尤其是镰池和马的《魔法禁书目录》所取得的跨领域的巨大商业成功,让文学界不得不慎重对待其这一类。
但是在2007年,「轻家」绝对不是什么好衔头,对于王震旭要“师出名门”,又在文学上有着巨大野心的人来说,写「轻」就意味堕落。
见众人都不说话,王震旭以为自己刚刚的观点已经说服了大家,心里得意起来,接着说道:“在日本,只有「轻家」转型去写纯文学,从来没有「纯文学」作家,转型去写「轻」的。
虽然他在之前写过一些不错的作品,影响力也比较大,但是一个为了商业利益放弃文学原则的作家,我觉得已经谈不上追求了。”
兰婷想了半天,忽然问道:“你说的「轻」,指的是《你的名字》?”
王震旭一愣,道:“……是,怎么?你们不知道吗?”
兰婷一摊手,道:“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轻」这个概念,更没有「轻家不如其他作家」这种想法,所以刚刚完全不知道你再说什么。”
王震旭身子一颤,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兰婷接着道:“在《你的名字》以后,你就没有看过张潮的其他作品了?反映都市年轻人物欲的《蜗居》,开创全新历史书写体例的《大医》,家庭题材的惊悚推理《消失的爱人》,还有先锋主义纯文学的《刑警荣耀》……
你都没有看过?”
王震旭尴尬地摇了摇头。他日常都在日本,主要精力都在自己的创作和跟随饭塚荣教授做学术方面的研究上,对中国方面的信息接触的本来就少。
一旦一个作家被排除出他的阅读范围,那性格高度骄傲和自负的他,自然不会关注这个作家后续的发展,更遑论去看他的作品了。
所以虽然他知道张潮的影响力巨大,但是“堕落的作家”得到超乎规格的名声与物质财富,本来就是文学界常发生的事,他没有觉得太奇怪,也就没有进行深究。
但是此刻被兰婷当面点出来,他还是挺尴尬的,尤其是张潮后续竟然还写了这么多本书,似乎还都不是「轻」。
不过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觉得自己有问题。
所以当兰婷质疑他“没有看过,凭什么下结论”的时候,他已经调整好了思路,看着眼前的女孩,自信地道:“可能他又回到了文学的正确轨道上来?但这并不重要,从他之前两部作品《少年如你》和《少年的巴比伦》来看,他并没有表现出比日本青年作家更为卓异的才能。
《少年如你》运用的是很普通的写实手法,只不过是在中国较早描写了「校园暴力」这个边缘题材而受到格外的关注。这种题材在日本已经很泛滥了,他并没有写出太深刻的一面。
《少年的巴比伦》虽然手法比较独特,但本质上还是对中国80年代先锋文学的刻板重复,也没有展现出什么独特的文学价值。”
看着众人不服气的神色,他越发兴奋,大声道:“张潮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当代的中国,是一个文学落后的国度。他就像一个在公立学校考了高分的学生,在私立校只能算普普通通而已!”
“日本,是亚洲现代文学的最高峰,只有征服了这座最高峰,才能征服亚洲;也只有征服了这座最高峰,才能进军世界。
这就是我的野心,我的目标!”
就在他兴奋之际,门口传来了一下一下的鼓掌声,一个男生的声音传了进来:“说的好!不过我怎么不记得日本的诸位向我介绍青年作家的时候,有你一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