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同学大多眼神茫然地摇头道:“不认识。”然后又议论起来:
“肯定不是我们班的。”
“好像也不是中文系的?”
“是不是研究生那边的师兄?”
“那说不定,听声音有点耳熟。”
“可能当过助教吧。”
只有兰婷一言不发,有些出神的靠在椅背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身边的闺蜜用手肘捅了她的腰,问道:“怎么变哑巴了?”
兰婷摇摇头,说道:“我在想张……刚刚那个同学说的话,讲的挺有道理的。”
闺蜜有些憧憬地道:“你都觉得有道理?就是没看清什么样子。晚上我找系里的师兄打听一下。”
兰婷还想说什么,饭塚教授在讲台上说话了:“各位同学,刚刚那位同学的思考方式你们一定要学习。中国有句老话叫「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做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正名」。
那位同学很敏锐地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文学现代化」两个概念之间细微的差别,从这里切入,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论述。
今天破例,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吧——你们把刚刚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做一个整理,然后根据根据内容写一篇小论文。下星期的课堂,我们一起讨论。”
饭塚教授又讲了一会儿,下课铃声就响起来了。饭塚荣给学生们鞠了一个躬,学生们也统一回礼,这节课就算上完了。
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上课时那位意外走错教室的同学的发言当中,一边慢吞吞地往外走,一边讨论。只有兰婷走得飞快,闺蜜都追不上,空气中只留下她的一句话:
“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去食堂吧。”
兰婷一路小跑来到教学楼下,又拐了一个弯,看到没有熟悉的同学,才拿出手机,正想给那个人拨过去,却发现他早就发来的短信:“我在元气小猴,你还是喝珍奶加椰蓉?”
兰婷的手指从拨号键移开,回复了过去:“好,我现在过去。就珍奶加椰蓉吧。”
“元气小猴”是个奶茶的连锁品牌,这两年很火。和它同时期的还有什么“阳光小熊”“快乐王子”,属于初代“年轻人的第一次破产”必备创业项目。
兰婷很快来到了厦大“元气小猴”奶茶店里,在最角落位置找到了背对门坐着的张潮。她上前轻轻拍了下张潮的肩膀道:“嘿,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就来了?”
张潮抬头看到是兰婷,连忙让她坐下,又把刚刚叫的奶茶递给了她,然后才道:“我昨晚半夜的飞机,临时买的票,就没告诉你。
燕京那边我一回去就一堆事,我都烦死了,就提前溜过来了。”
兰婷把吸管进奶茶杯里,先喝了一口,才道:“刚刚在课堂上,紧张死我了。你什么时候坐在那儿的?”
张潮笑道:“刚上课没多久。——怎么,你怕我答不上来?”
兰婷道:“那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可能答不上来——只是没有想到你能答成那样,我是紧张你被其他同学认出来。”
张潮道:“我不是想看看这个日本教授什么水平,什么观点嘛,就想着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你真别说,水平还不错,观点也算公允。”
兰婷问道:“他说日本文学超过了中国文学,你不生气?”
张潮道:“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日本的现代文学确实比中国发达,无论是作家、作品的数量、类型和水平,还是整个文学市场的成熟程度,中国和日本比都有差距。
这方面,我不是个民族主义者,不然连最基本的客观看待、积极学习都做不到了。”
兰婷松了一口气道:“还好你是这种观点。”
张潮问道:“到底怎么回事?过年那阵你说你们系想让我来给同学们讲讲‘80后’文学和创作,前两天我也接到邀请函了。——来交流的日本教授和学生具体对同学们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还没有细说过。”
兰婷又喝了口奶茶,斟酌了一会儿,才道:“事情是这样。去年有个‘中日学术交流国际研讨会’在我们学校举办,非常隆重。
上课提问你的教授叫饭塚荣,在研讨会上做了一个中日文学交流的报告,很有影响。所以我们学校就邀请他和他的研究生,过来做交流。
饭塚荣教授人还是不错的,长期从事汉学研究和中国作品的翻译工作,学问也很好,也没什么优越感之类,即使有些话听着不舒服,也都在学术范围内。”
张潮道:“嗯。是个比较传统的做学问的教授,我能感受到。那问题出在他带来交流的学生身上?”
兰婷点点头道:“是。他们这次带来了几本日本最新的年轻世代作家的作品,自己翻译成了中文。把有些同学迷的啊,其他什么也看不上了。”
张潮问道:“什么作品?”
兰婷道:“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据说今年1月份刚得了芥川奖。她的作品还比较‘正常’。
另外有一个女作家叫‘金原瞳’,她的作品叫《蛇信与舌环》,04年一出版就得了芥川奖。这部作品就有些惊世骇俗,甚至让人不寒而栗了。”
张潮“哦”了一声道:“这两位啊!”
兰婷惊讶道:“你知道她们?”
张潮点点头道:“我这两年去日本好几次,也稍微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文学生态。这两个也都是‘80后’,尤其是金原瞳,更是日本‘少女文学’的代表人物。哦,还有一个叫绵矢莉莎的,和她一起获了芥川奖。
年纪这么轻,就能拿到代表日本纯文学新人最高奖的芥川奖。她们的作品翻得好的话,确实可以一看,文学价值不低呢。”
因为去年机缘巧合下,签了东野圭吾的缘故,张潮专门了解了一下日本的青年作家群体,所以对这些名字还是有印象的。
兰婷道:“这些日本‘80后’作家的作品,真的让不少同学共鸣了,加上几个交流过来的研究生一直在强调日本的年轻作家一代在理念和手法上有多先进,所以慢慢地,很多同学的心态都起了变化。”
张潮微笑道:“看不上咱们中国年轻作家的创作了?”
兰婷道:“倒也不至于——至少你的作品,大家还是服的。但是确实产生一种自轻、自卑的情绪,甚至有同学说出了‘中国文学没希望了’的这种话。”
张潮:“……”
兰婷接着道:“包括我们的文学社‘鼓浪社’,原先大家都肯踏踏实实地写,现在好多人着了魔似的要学那几个日本作家的手法,写的作品也越来越怪。”
张潮正待说什么,只听旁边一个声音说道:
“落后了,就要淘汰;先进的,就要学习。我不觉得大家现在写的东西‘怪’,那是蜕变前要有的阵痛。如果拘泥于传统手法,那中国文学注定还要落后日本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