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在国内紧锣密鼓地筹备“三晋风流”专题片和“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事,直到接到徐超的电话才知道方老师竟然在美国出了这么狗血的事。
不过他对方老师是毫无同情的,因为如果自己没能证明了所谓的“代笔者”不存在,甚至声誉毁于一旦,那兰登书屋和Simon&Schuster的两个律师,就是为自己准备的了。
早在6月“代笔门”刚刚出现国内外联动的苗头时,法学出身的双学涛就专门提醒过他一定要注意美国两家合作出版社方面的法律风险。
至于美国那个OGE找方老师喝茶这种事,就和他无关了,完全是内讧,具体的情况他也不清楚。
经此一事,方老师至少在三五年内别想给自己找任何麻烦了——这还是在他所有官司都胜诉的情况下。哪怕输了一场,他都要赔得底朝天。
想到这里,张潮心情不禁有些复杂。上一世自己一度也十分欣赏方老师对学术腐败、气功大师、伪科学等行为的揭露。包括在韩涵“代笔门”后,都没让他对方老师有彻底的改观。
直到方老师的“打假基金”“安保基金”接连出事,以及他对自己太太论文的双标态度,才让张潮觉得方老师的操守和性格都走向了负面。
“科学裁判所”和“宗教裁判所”一样是不应该存在的事物。可方老师裁判官当久了,把人送上道德火刑架的事干多了,也就真把自己当教皇了,绝不容忍任何反对甚至是怀疑。
“在想什么呢?明天于华老师、石铁生老师就要出发去山西了,你再把流程过一过?”马伯慵走到他身边,把一迭纸放在他的面前。
张潮抛下思绪,开始认真看马伯慵的这份策划案。
受限于石铁生的身体状况,所以那种高山峻岭,需要登高爬低的地方就不能去了,毕竟于华老师年纪也不轻了,扛着轮椅上绿皮火车这种事是干不来了。
但是他俩又嫌弃太原、大同太“城市化”了,没意思;最后挑来挑去,选了晋城。虽然不如太原、大同发达,但是医疗资源保证一周两次的透析还是没问题的。
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一再保证会给铁生老师上最好的医护和设备,张潮这才放心让这两个老兄弟去晋城。
看完以后,张潮考虑了一会儿才道:“方案没有问题,但是路线规划有点密集了。郭峪古城、玉皇庙、青莲寺……还有几个古村落……还是删掉一两个寺院和古村吧,有些重复了。
地方政府希望我们去的地方越多越好,这个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但这个专题片不是‘旅游专题’,而是‘文化专题’。与其去的多,不如游的深……”
说完了方案,张潮见马伯慵还不走,问道:“怎么了,还有问题?”
马伯慵扭捏一下,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道:“国内那些人,你准备怎么‘处理’?也是起诉吗?”
张潮哈哈笑道:“国内的话,起诉就算了。我问过学涛,目前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费时费力不说,官司赢了也赔不了几个钱,要是一不小心,还会被他们利用来炒作。
而且现在好像也不需要我动手收拾他们,除了跑去美国的方老师,其他几个恐怕连门都不敢出了。死狗打起来没意思,反而分散我们目前的精力。”
马伯慵点点头表示同意,感叹道:“我没想到你竟然憋得住,在直播这么大的事情以后,一声都不吭。要是换成其他人,肯定忍不住要跳出来收割一波同情。”
张潮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然就对一些事不感兴趣了。方老师、莲岳他们所图甚大;而我呢,其实一开始连这个公司都不想开,自己写写书就挺开心的……
路上有垃圾,扫到一边去就行,没必要再踩上几脚。方老师那边,其实我也给他留了退路,就看他自己愿不愿意走了。”
马伯慵闻言又是一阵感慨,聊了一会儿就忙自己的去了。
张潮在办公桌的电脑前发了一会儿呆,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王濛打来的,老头子一上来就嚷嚷道:“你小子这一剂药可太猛了,后劲儿我们协会现在都消化不完。”
张潮问道:“怎么了?”
王濛叹气道:“你知道这几天我们接到了多少‘检举信’‘揭发信’‘自白书’吗?马成这个老同志,说起来也是我们作协的一员,他这次出事,对很多人的震动很大。”
张潮笑道:“那这也不关我的事,是他们自己爆出来的。”
王濛道:“最近协会可能会下一个文件,关于这件事的,但是调子和细节一直定不下来,开会吵架好几次了。你作为漩涡中心的人物,感受必深,不妨说说看。”
张潮问道:“文件内容大概是什么?”
王濛道:“一个是约束协会会员参访外国期间,不要接受额外的吃请招待和昂贵礼物;同时要注意言行,不要做出、说出有辱国格和民族感情的事情和话。
另一个是倡议全国的文学工作者要识大局、讲团结,不要成天唇枪舌剑、彼此攻讦,要把精力放在创作上,用作品说话。”
张潮奇道:“这……是作协的事,我连会员都不是,和我无关啊!”
王濛急道:“怎么和你无关?开会的时候有人说了,这叫‘张潮条款’,是作协代表大家和你一个人签的不平等条约。”
张潮叫屈道:“这又从何说起?这些事,哪一件都不是我先惹出来的!”
王濛又叹了口气,解释道:“有些人只是会惹事,比如韩涵;有些人,天生就是事惹他,比如柯南——这个是我孙女和我说的。你想想看,从2004年初你成名开始,短短2年多时间,有多少文学界乃至文艺界的风波都是围绕你产生的。你这一路走来,不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也算是‘双手沾满了知识分子的鲜血’了。
原本以为韩涵就够闹腾了,结果和你一比,简直是个乖小孩。现在协会发这么个文件,不少人认为是为你个人抱不平,所以不同意。”
张潮笑道:“那看来还是有人想斗啊?”
王濛忙道:“那倒不是。而是你自己一直没就这件事表态,大家都担心文件发出来了,你再说点什么和文件精神不符的话,不就……”
张潮总算听明白了,忙道:“那成,我赶这两天写篇文章,也算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王濛这才满意地挂了电话。
一天后,他就在网上看到了张潮的新文章,定心丸差点变成了救心丸——
《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两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