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在两个月时间里,把张潮从作文不及格怼成了全县第一。
“老爸,这本《我教儿子写作文》,可不能真用你教我的办法,会死人的。”张潮心有余悸的补充道。
“那当然,别人家也没有这条件。我这一手二十年的功力,其他家长也复制不了啊。当时不是工作忙吗,没顾上教你作文。后来你回家说语文老师上课讲‘张老师的儿子竟然不会写作文’,我才急了。
但是我又没耐心每年教你一点,所以才把其他学生至少用七八年才能掌握的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一股脑儿在两个月时间里都教给你了……效果不错吧?”
张潮无奈地笑了笑——效果确实不错,就是过程太惨烈了。实际上那个暑假以后,父亲就没有再系统地指导过自己写作了。但是形成的正确观念和良好习惯(实际上也包括了一些不良习惯),已经深入张潮骨髓,加上庞大的阅读量支撑,让张潮具备了在写作上自主学习、进化的能力。
“你当时等于是浓缩咖啡粉直接喂给我——但是这本书,你可要用水冲泡开了才能让人喝,还不能太浓,最好加点糖、加点奶。不过也不能像市面上那些作文选一样糊弄事。”
“那肯定的。市面上的作文选,甭管小学、初中、高中,就没有几篇真是学生写的。基本都是出版社编辑约语文老师写的,只不过装成小学生、中学生的口吻罢了。
你上高中的时候我不是让你写过几篇初中作文吗?那就是人家约我写的,我没空,就让你写了,一篇50块。哎呀,那段时间我手里有这笔钱,在学校走路都有风……”
张潮:“……”想不到除了老张同志学校里的同事自考本科的作文、评职称的论文,以及县里安排下来的要上省里晚会的少数民族山歌歌词以外,他还帮老张同志写过作文选的约稿,他当时还以为是用来做学生的范文。
张潮老爸哪里知道电话那头儿子复杂的内心戏,还在不断絮叨着他设想中《我教儿子写作文》这本书的种种构想:“这本书体例上不能用学段来区分,也就不是‘小学生作文指导’或者‘初中生作文指导’。而应该按照不同文体的必要元素来组合,讲清楚如何将不同的元素一步一步写得更加自然、丰富……”
“小学生会犯的写作问题,初中生就不犯了吗?实际上也在犯,而且因为太喜欢‘编造’,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我当时修改你的作文,为什么是从整页、整段的删除开始,哪怕你其中有一些不错的描写或记叙?因为结构永远比词藻更重要。结构是肢体、是器官,多了、少了、错了,不是怪胎就是病态;词藻只是衣服,穿错了只是不好看而已……”
张潮听着听着,似乎又看到父亲在身后监督自己写作的样子,眼眶不禁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