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娘子关发电厂。
这里的夜色格外纯粹,浓黑得像年轻女人未染过的头发。大城市已经很罕见的星星,在这里被廉价撒满了天空。
附近的环境近乎荒凉,但是厂区依然是热闹的所在。工人俱乐部、剧院、家属区、办公楼、卫生院以及商业街等一应俱全。
只是现在都已经陷入沉寂,像动物园里老去的野兽,匍匐在阴影里一动不动。
已经43岁的刘慈欣坐在值班室里,怔怔望着窗外一字排开的三座冷却塔。每座冷却塔高度都超过了百米,顶端不时冒出白色的水蒸气,像某种地底巨兽伸出地面的呼吸孔。
曾几何时,这是整个娘子关发电厂最荣耀的象征物,每一团白色的水蒸气,都是电厂人的傲气。
而如今,这水蒸气在刘慈欣眼里,已经是古稀老人的苟延残喘。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和资源的枯竭,这里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同事带着家属离开了发电厂,据说发电厂整体关停也就在这几年。到时候具体的安置措施,还是个未知数。
想到这里,刘慈欣就一阵心慌。他大学一毕业就来了娘子关,一呆就是22年,一路从小刘成长为“刘工”。这份工作之于他,就像光速之于物理学,恒定到账的1000来块钱工资,是他人生大部分的底气。
长于想象的他,偏偏几乎没有想象过离开娘子关、离开发电厂计算机房,他要怎么生活。从技术角度来说,他掌握的那套80年代发电厂计算机管理系统,早就已经落伍了。哪里还有用得着的地方。
靠写作?科幻?
刘慈欣自嘲地笑了笑。虽然已经出版了两部长篇,甚至还靠《流浪地球》一次就拿到了3000元稿费,但他仍然不认为写科幻能养活自己和一家人。
对经历过80年代那次将科幻作品定性为“精神污染”风波的他来说,内心对写科幻存在着一股巨大的不安全感。
当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出版社严格控制“惊险”的出版。由于当时一些科幻以“惊险科幻”的名义出版,出版社为了自保,宁杀错不放过,不约而同地将限制范围扩大到所有科幻。
此外,长期以来,大量科幻是通过科技类出版社出版的。后来有关部门下又达了关于专业出版社不得出版文艺书籍的规定,又掐掉了科幻最主要的出版渠道。这样两头堵,最终导致80-90年代科幻的低潮。
而理论上,这条禁令并没有撤销,至今依然在生效——虽然几乎没有人会想起它,更别说执行了。
实在不行就在阳泉开个五金店,或者干回老本行水电工程去……
刘慈欣一边想得出神,一边本能地打开电脑上的名为《三体》的word文档,继续敲击出叶文洁、汪淼们的命运:
【……“你把这个模型想得太简单了,随着外界火海的变化,宇宙的外层壳的大小也会膨胀或收缩,这就导致了太阳大小和光度的变化。”……】
窗外的夜依然深沉,群星依旧忙碌,唯有写作能让自己成为一座独立的宇宙。
张潮赶到娘子关发电厂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在这里,春天格外胆怯,到处还是灰蒙蒙、黄扑扑的一片,唯有冷却塔顶的白色水蒸气显得格外有活力。
他千里迢迢来到娘子关,就是要抢在《科幻世界》之前,把大刘的《三体》给截下来。
在策划《青春派·大观》的时候,他就一直为怎么让这本“成人向”文学杂志有个漂亮的开门红,以及推出有一部能扛得起销量的连载作品而发愁。
和《青春派》不同,《青春派·大观》虽然定位依旧是年轻人,不过不再限制作者的年龄,并且要容纳更丰富、更广阔的文学类型,不再偏向纯文学范畴。
马伯慵、双学涛等人的创作方向两个月前就和他详细沟通过,但是即使是亲王现在也太年轻了,不是10几年后的完全体,所以端出来的作品仍然缺乏《大医》那样压得住整本杂志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