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内心深处,也是反感这种伎俩的。
张潮在燕京也不是什么事也不干。他让在美国的黄杰夫,每两天搜集一次最新的媒体评论,然后让许蕊雅翻译好,再发送给国内的《读书报》《青年报》等之前没有参合此事的媒体。
由于内容太多,这些报纸不得已要开个系列来报道。
这一下《南国》系就坐蜡了。如果是张潮自己下场,那就正中他们下怀了。
因为他们的文章至少表面上都是在夸,张潮想驳、想骂,都很难找到切入点——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结果张潮竟然能让那些外国文学杂志和书评人来打脸……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经验了。
并且随着《读书报》《青年报》等国内期刊的系列转载,这场争论,已经从看似简单的文学批评,上升到整个中国文坛集体失格的高度了。
关键是他们就算想对喷,也得能找到关系先把他们的文章翻译好,然后发在美国的杂志、报纸上啊?
给卡尔森先生打电话,无人接听;发邮件,已读不回。
就这样,张潮一言不发,就领着世界文学批评界,围殴了几家报纸和十几个评论家半个月。
邹光明又是一个电话,把张潮拽到了鲁院的办公室,依旧是铁宁和王濛两个副主席。
铁宁满脸无奈,王濛则一看就知道是在憋着笑。
铁宁叹了口气,依旧温言道:“你说过不下重手的……”
张潮嘟囔道:“我自己都没写文章呢……谁知道他们这么不经打。”
王濛就哈哈大笑出来道:“你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不下重手,你下死手……”
张潮无奈道:“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反应会这么激烈……”
王濛解释道:“这是你不了解美国现在文学界的情况。他们对美国国W院过度干预文化交流不满很久了。但是飞机撞大楼以后呢,社会氛围整体偏右,所以他们有点敢怒不敢言。
这次你的事,让他们有了一个指桑骂槐的机会。表面上是在骂那些评论家,实际上是在骂美国国W院。所以一个比一个骂得狠……”
张潮:“……”
铁宁道:“这些都是一阵风的事,估计再有一个月也平息了——前提是你别再出手了。
我听说那个卡尔森已经被IWP开除了。IWP明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再办起来……不过今天找你,主要不是为了这个事。”
张潮奇道:“那为什么事?”
铁宁道:“你不能老在‘外面’晃荡,作协、文联,你选一个吧。”
张潮的脸一下就苦下来了,道:“能一个都不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