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47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347章 攘外必先安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道:“这次泼脏水的这些人都是无名小卒……”

刘恒纳闷了,问道:“无名小卒不好吗?这优势在你啊!”

张潮:“……”刘老师,你不会说话就少说点!还有最近那个经典电影少看点……

不过他还是只能耐心地解释道:“马悦然这么一说,同学们这么一‘揪’,我就没办法放长线、钓大鱼了啊,可惜,可惜!”

众人:“……”大家都在同仇敌忾,你琢磨的是怎么钓大鱼?

不过没一会儿,也都琢磨过来了,就连刘恒都猛拍了一下大腿道:“还真是!”

这件事复杂就复杂在,他们可以扣屎盆子,但是在现在的舆论环境下,同学们“揪出来”的行为,反而会让张潮在舆论上陷入被动。

因为时过境迁,张潮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儿了,无论他承不承认,他都是文坛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一方诸侯”。

而这一次批评他的人——无论是某某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还是某某地方作协的老作家,加起来与他都不在一个量级。

张潮过往在舆论战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一直都是相对弱势的那一方,他的反击往往被认为是无可奈何的正当防卫——只是有时候防卫太过当了点,不小心就把对手舆论超度了而已。

就像这一次他拒绝马悦然,人们在态度上认同他的更多一些,除了他在CCTV访谈中的出色表现以外,内在的情感逻辑仍然是他和马悦然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

一个刚刚崛起几年的中国青年作家,一个“积威”20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大家下意识肯定认为前者的话语权大大弱于后者。

尤其在国内媒体持续几周的炒作之下,会面邀请如同马悦然所说,成为了“宫廷觐见”,舆论就更认可两者的等级差异。

张潮的拒绝,就不再是一个没礼貌的年轻人,拒绝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是一位勇敢的青年,反抗强权的收服。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对张潮的批评远还没有形成“墙倒众人推”之势,连重要点的报纸都没有转载,仅在一些销量低迷的地方报刊上打转。

而站在张潮这边的大学生和网友们,现在就要冲过去把人老底都掀了,还直接扣上了“文坛内奸”的帽子,实际上并不能让张潮真正赢得舆论上的优势。

反而会让人觉得张潮站得高了、人也飘了,一点批评都受不了,还动辄就发动粉丝四处出征。

2007年的舆论环境,就是这么怪——你越强,就越得忍着;忍不住反击了,那是你没修养。

所以张潮虽然在第一时间就看到那些文章却一直选择按兵不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更“嚣张”一点——等他们“嚣张”到当初方老师、莲岳他们那个程度了,才好一网打尽。

省得东拍一只苍蝇,西捏一只跳蚤,没完没了。

结果马悦然这老头在燕大演讲一激动,他自己倒是脱身了,却把烂摊子留给了张潮——不过估计这也是马悦然事先想不到的。

张潮最后只能叹口气道:“这事只能我自己来平——大家还是说回正题吧。我觉得行程没什么问题了,饭塚教授那边应该也可以接受。

整个行程15天,不短不长,东京、京都、大阪……”

高洪波问道:“北海道不去吗?我看最早日本发过来的行程里有这一项,后来怎么划掉了?莫言他们前年去了一趟,说是很不错,莫言不是还出了本书叫啥来着?”

陈建功在一旁道:“《北海道的人》。”

高洪波道:“对对,《北海道的人》——北海道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域,川端康成的《雪国》就是写北海道的。

他那个开头棒极了——‘穿过长长的界限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成银白。’”

张潮打了个寒颤,连忙道:“北海道最美的时候是冬天——雪国嘛。10月上旬都还没有开始下雪,去了也看不到‘夜的底色变成银白’的景象。

所以还是算了吧,以后有机会再去。”

高洪波惋惜地“啧”了一声,道:“这样啊……还真是可惜,好吧。”

张潮心里捏了一把冷汗。莫言的《北海道的人》后来在网络上引起了多大的争议他可一清二楚,他特意让饭塚容取消北海道的行程,就是不想两者之间发生任何联想。

张潮心里最清楚不过,文化人写的文字里,就数游记最敷衍、最不可信,要么和郭德纲早年相声里的主流相声演员一样,到哪儿演出都要唱一句:“xx啊xx啊我滴故乡。”

要么和于秋雨老师似的,到哪儿都能说一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深刻大道理出来。

至于莫言属于哪一种,显而易见。只不过他本人估计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一个发言和这本散文集联系起来以后,竟然迸发出了如此独特的戏剧效果。

也算是某种由时间凝练而成的行为艺术标本了。

张潮可不想当标本。

这时邹光明道:“还有一件事,你确认韩涵、小四他们两人会来吗?他们俩可出了名的不合群,尤其是韩涵……”邹光明想到那个黑瘦的年轻人的张狂,不禁摇了摇头。

要说张潮之前,谁是文坛的“麻烦制造机”,韩涵当仁不让。不过随着张潮的崛起,这两人的星光都黯淡了很多,没有那么扎眼了。

张潮自信地点点头,对众人道:“我一个多月前就和他们沟通过了,他们两个都同意参加这次的访日代表团,只是在时间上可能不会和其他人同步。

韩涵现在正在赛车季当中,中间大概能抽五天时间去一趟东京,刚好参加在涩谷的那场讨论会。小四现在开公司,也挺忙的,不过也答应至少参加两到三个行程。”

邹光明道:“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带上他们两个?其他人,加上你,就足够有代表性了吧。”说罢其他人也好奇地看着张潮。

张潮笑问道:“那如果这个时代没有我,同样有这么一个团,却少了他们两个,会有代表性吗,还是「代表团」吗?”

大家闻言都沉默了,张潮这个理由实在……太有说服力了。

张潮把文件往桌上一放,对众人道:“好了,我回去了,还要接着灭火啊……头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