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47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347章 攘外必先安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悦然环视了一下诺大的场地,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学者们:“张潮是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作家,他的选择应当被尊重。

这原本只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事——我是读者,而他是作家,所以我们之间的会面,主动权在他那里。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一位法国的《围城》书迷,写信给钱锺书希望能见见这位睿智的作者,而钱锺书回应:

‘假如你吃了个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可有些声音,或者把它升华成一场宫廷觐见,或者把它扭曲成了一场文化审判!

所有关于诺贝尔奖的讨论令我疲倦。这个奖就像天气预报,我可以告诉你们斯德哥尔摩今天是什么天气,但没必要让全世界的作家都按这个天气穿衣。

你们应该更关心作家,关心作品,而不是奖项,哪怕它是诺贝尔奖。

张潮的《逐星者》让我看到汉语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需要任何奖项来盖章认证。

我知道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作家,有许许多多的‘敌人’——据说就连帕慕克,都在攻击他。

文学从来不怕争议,怕的是把争议当真理。让我们把讨论的焦点放回作品本身,这才是对作家最基本的尊重。

而那些无端的指控——民粹、保守主义、文学投机……到底有几分是就事论事,还是另有所图,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请不要再借着我的名义去戕害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

马悦然一番话说完,现场先是安静得可怕,然后全场响起了浪潮般的掌声和欢呼,一波接着一波,整整持续了近2分钟才在主持人的反复提醒下才安静下来。

在今天之前,没有人想到马悦然会以这样坚决的态度维护张潮,更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把这些话说出来。

张潮是谁?无论外部对他有多少非议,但他始终是燕大的“自己人”。

作为燕大作家班复办以后的第一个学生,张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哪怕燕大历史上人物辈出,但说一句他是“燕大的骄傲”也并不为过。

燕大中文系更有他的“大本营”,不少学生为了维护张潮在论坛上和人打嘴仗。

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瑞典老头,在学生们心目当中也可爱了许多。

马悦然看着台下群情激动的燕大学生,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1948年,他作为高本汉的研究生,第一次跟随导师来到中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方言调查工作,一直到1951年项目结束才回到瑞典。

那时候背着照相机和录音设备满大山跑的年轻人,不会料到几十年后,自己竟然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皇帝”。

深谙中国文化的马悦然当然知道这叫“时势使然”,但“黄袍加身”的滋味对一个活得很通透的80岁老者来说只是负担。

即使他在过往多次访问中国、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再强调中国文学自有其源流与发展,从《诗经》诞生的年代开始,从不逊于任何文明,中国的作家也很有智慧,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

但是仍然挡不住有人一直问“中国文学的问题在哪里?”仿佛他是一个施舍符水的天师,或者药到病除的扁鹊。

张潮的拒绝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从幼稚的比大小游戏中抽身的机会。

……

“这真的是马悦然说的?”作协大会议室里,张潮和几个负责组织「青年作家访日代表团」的领导在茶歇间隙,得到了来自燕大的消息。

众人的反应都十分错愕,然后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张潮。

张潮尴尬地摸了摸了自己的下巴——但那里并没有胡子让他捋——喃喃自语道:“这下麻烦了啊……”

刘恒有些不解,问道:“这不是挺好吗,难得老头这么支持你,你们这算是忘年交——虽然没有见过面。怎么就麻烦了呢?”

张潮没有回答,而是再次向递消息的干事小刘问道:“他真是这么说的?”

小刘道:“千真万确——喏,这是燕大的同学记录下来的文字稿,一散会就发到网上了。”说罢将手机递给了张潮。

张潮接过手机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又把手机还给了小刘,道了一声谢。

邹光明看出张潮有话说,给小刘交代了点事情把他打发走了,然后才问道:“出啥事了?”

张潮沉思了一会儿,道:“马悦然院士这么一说,把事情复杂化了。”

“哦,怎么讲?”其他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

张潮简单把刚刚看到的文字稿复述了一遍,并且补充道:“这个讲话的针对性太强了,我刚刚看到燕大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喊着要揪出‘文坛内奸’了……

虽然那些超过文学批评边界的言论我也讨厌,但是……”

王蒙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明白了张潮为什么欲言又止,索性帮他补充道:“但是用这种方式把他们‘揪出来’,同样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边界,是吗?”

张潮点点头,顺着王蒙这句话往下道:“其实我知道这些人是谁,甚至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一片沉默,在座的都是人精,都是见识过文学圈、舆论界的许多怪现状的,张潮和王蒙这一唱一和下,哪里还不知道这股风从哪里来。

刘恒和张潮关系不错,脾气也大,用保温杯一磕桌面,发出“咚”的一声响,吓了大家一跳,只听他道:“要越界也是这些人先越界。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次你要去日本展现中国文学的形象,就得先把泼在你身上的脏水擦干净了。

这些人真是什么钱都敢赚,这回让群众收拾收拾他们!”

张潮:“……”心里忍不住翻了白眼。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有这么咒人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