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新书推荐:少汪几句(ABO)、留守妇女的春天、漂亮岳母、蹂躏女刑警、继父、最原始的欲望、洪荒少年猎艳录、艺校女生、公车系列、好喜欢姐姐

第569章大理寺丞为难

乾清殿内,

东平郡王一走,也不在那商讨后续,留了话语以后,满脸孤傲的离开了。

本还是有一些喜色的老国公们,脸色顿时感到有些难堪,这是什么意思,留爵位不留人,谁想出来的,自己打下的江山,传下去给了别人,谁心里好受。

贾赦和贾政站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脸色苍白,显然也意识到了东平郡王的态度,是要放弃贾珍自生自灭的样子,如何是好,总不能把宁国府的爵位让给偏房的人,但看了看四周的老亲,未敢开口问询。

北静王水溶见到众人脸色难看,不得不出言,提醒一番,还在乾清殿内,不能再说了,

“诸位,还是先行离开,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隔墙有耳。”

“对,先回去。”

之前,

这要是被抓到,贾珍的罪能否减轻,事到如今,还要看文官那边怎么来三司会审。

想到这一脸坚定神色,但是对面盘腿而坐的孟历,虽处之泰然,面目无色,暗藏在衣袖内的双手,却紧紧而握,

今日被阁老举荐出来,赋予重任,但是二人脸上哪有喜色之说,尤其是大理寺丞冯永文,心中警醒不已,阁老们这是何意,难道是因为之前有宁国府的媒婆登门说亲的事,可他们怎么知道的。

坐在对面的佥都御使孟历,闻言脸色更加的难看,伸手摸了摸胡须,想了今日之事,座师顾阁老竟然会举荐自己,想来是有用意的,再看向说话的冯永文,忽然想到之前有媒婆上门拉煤,说是有不少京城的青年俊杰,其中就有宁国府贾蓉,会不会因此有关,要不然怎么会与自己牵扯上关系,

“为兄托大,喊你一声永文,今日之事,颇有些蹊跷,你我二人也不参合和武勋之间的争辩,但是伱我二人作为主审官员之一,审查宁国府,会不会是之前另有隐情,比如说媒之事。”

这二人就是刚刚几位阁老推荐的三司会审之人,督察院佥都御使孟历和大理寺丞冯永文,二人虽然算不上至交好友,但也同朝为官多年,常有来往。

“行了,怎么审就交给他们去查,就像洛云侯所言,实在不行丢车保帅,爵位不能丢,贾家的事我等尽力而为,

但是,审问武勋本就是忌讳之事,又因为审问的是宁国府贾珍,国公府岂是好招惹的,

然而,主审之人定的是你我二人,刑部侍郎常佐,身后可站着刑部宋阁老,人家可以置身事外,看样子我们俩怕是捏不住他,冯兄,此中的凶险非比寻常,一不小心,我等可就万劫不复了。”

这样一来,不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必然的,后面的来者有没有也就另说了,史书同策,必然记载在内,青史留名,乃是我等读书之人,毕生追求的名利。

孟历小心的说着话,言语有着推测之意,但是冯永文立刻恍然大悟,还真是此事,府上媒婆来了好几次,想给宁国府嫡脉玄孙贾蓉和自己千金太英牵线搭桥,自己斟酌多次,觉得也可以,就口头应了下来,这事好像也没有几日,难不成被阁老所知,才有此祸事,

“这,孟兄,确有此事,前一段时间,有媒婆上门给小女说媒,好一些京城大户人家的公子,其中就有荣国府的嫡脉玄孙贾蓉,

也不知道那媒婆是否收了好处,直接上门说亲此事,愚弟思虑再三,那贾蓉在龙禁尉任职一段时间,也未听说有什么恶习,又是宁国府嫡脉单传,心里有些意动,前几日,口头上应了此事,可还没来得及写婚书和八字,就出了这事,孟兄您说,会不会是因为此事。”

张瑾瑜急匆匆的出了乾清殿,站在殿前高台上,往下看,人太多,也未寻着岳父秦业,急的一跺脚,埋怨了殿内那帮人,就这一点事,磨磨唧唧的,有什么好讨论的,

看着宫门的方向,就冲下了台阶,一路小跑过去,看能不能截住泰山大人,

“回侯爷,手下的弟兄们来报,皇城司那边,柳千户已然锁定了一个居坊,让骑兵围了起来,目前皇城司的人正在挨家挨户的搜查,想来也是快了。”

几次,贾赦想开口问询,可终归是不敢出声,贾政见此,在出宫门登上马车的时候问道,

“老国公,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

“担心个屁,可看到我岳父,秦老大人。”

镇国公显然被提醒后,回了神,看着空旷的乾清殿,朝臣走的差不多了,只有武勋这边的人还在殿内外等候,

“倒也是,都回去吧,在府上听信,王爷,荣国府那边,老夫准备亲自过去一趟,和老太君商量一下对策,您还有什么想要交代的?”

张瑾瑜接过缰绳,然后牵着马,一個翻身上了战马,段宏略微尴尬的摸了一下脸,脸色发红,

“侯爷,人那么多,末将没注意,”

孟历在车内,见冯兄这模样,心中不知是难过还是庆幸,记得当时候,自己已经被媒人说的有些意动,宁国府,乃是四王八公之首,老国公去世以后,贾家的影响力才慢慢的逐渐消退,又因为贾家下一代没有领军之人,所以没有了作为中间纽带的人,各个旧部虽有联系,但是谁也不服谁,这样一来,中间的矛盾无人调解,所以此后之事,镇国公就被推举出来,联系各部协商诸多事宜,成了京城勋贵的领头羊。

“永文,为兄不瞒你说,你所说的说媒之人,也上了为兄的府上,给小女挑选夫婿,也都是京城一些青年才俊,其中也有宁国府的贾蓉,不过想来宁国府是没有看中为兄,并未让她上门提亲,其他所谓的青年俊杰,皆是小门小户之人,为兄没看上,所以此事一时间没了下文,听你这么一说,那媒人上了你的府上去了。”

王熙凤还说邀请自己赴宴的呢,晚膳未用,先去吃饭再说。

理国公满脸的阴霾,神色有些难看,虽说天下勋贵一体,四王八公,但内里四王是四王,八公边军才是一体,只有宁荣两府的京营游离在外,事到临头,各有打算,也不知是贾家时运不济,还是那一夜的报应,该来的总是要还的。

冯永文直言此事,把心中所想和盘托出,甚至于,万一那些同僚敢随意说此事,宁国府的案子,未必不能帮衬与他,侯爷,对了!实在不行找侯爷,只要侯爷愿意作保,如何论处,自己就作壁上观。

“是,老国公,”

再看向身边的孟兄,一脸的凝重之色,问道,

“孟兄,今日朝堂之事,弟感到有些不寻常,三司会审,为何偏偏点了你我二人,要知道此事凶险,一个不好,就要祸临己身,你我二在京城可没有那些人的姻亲故旧,如此审问宁国府的贾珍,这不是向武勋挥刀吗。”

说完话,就着皎洁的月光,下了台阶,往宫外走去。

留下一句话,就登上马车,二人见此无奈,也上了荣国府的马车,跟在后面,往宁荣街而去。

话语中的暗示,不言而喻,老国公们岂有不同意之举,

“北静王所言极是,三司会审必然还会拖延些时日,妖道抓捕也需要时间,那北静王您说,审问贾珍,从快,还是从慢。”

镇国公心里已然有了计较,只是审案子这一边该如何审问?快审还是慢审,贾珍是保还是不保!

万一被京城的人知道,小女以后如何生活,虽然还没写下婚书,可是京城那些官员的嘴脸,冯永文如何不知,官位可以不要,小女之事,必须要管到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