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胡为民上班的时候,张德宁一脸喜色地找了过来。
“为民,这是我们周主编送你的碧螺春,你收着,千万别客气。”
张德宁没有空着手来,胡为民也没和她客气,“谢了张姐,让周主编破费了。”
他不怎么喝茶,却也不排斥。
而且这两罐茶叶包装那么好,看着就不是便宜货,人家诚心送,他不收反而显得太见外。
张德宁嘴巴一咧,笑着道:“听说这茶是我们社长开会的时候捎回来的,成色特别好。”
胡为民和同事说了声,让她帮忙先看着点,自己和张德宁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他用张德宁送的碧螺春泡了一壶茶,两人一人一杯。
光闻着味就觉得清香扑鼻,是上好的茶叶,没错了。
“张姐,还没恭喜你,《燕京文艺》上个月可是大卖啊!”
他真心实意恭喜着,脸上的笑容也不是装出来的,“八十多万册,听说比《人民文学》上一期的销量还高,这下,你们算是出名了!”
“同喜,同喜。”张德宁笑得合不拢嘴,最近喜事太多,让她这个编辑都不太适应。
“为民,我也不瞒你。这次杂志大卖,《孩子王》当居首功啊!”
胡为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碧螺春的清香在唇齿间化开,他笑着摇头:“张姐言重了。《孩子王》能引起反响,还是《燕京文艺》这个平台好,你和周主编的眼光准。”
张德宁笑着摆摆手:“你就别谦虚了。这都发表一个月了,到现在,编辑部每天还能收到十几封读者来信,都是谈《孩子王》的。”
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信,“喏,这些都是写给你的,主编让我捎来。”
“还有信啊,你隔一段时间送一回信,我家都没地儿放了。”
胡为民抱怨两句,却还是接过信。
这是读者的心意,他说什么也不能拒绝。
他看到最上面那封的邮戳是新J生产建设兵团,信封边角已经磨得起了毛边。他心头一热,轻轻抚平信封上的褶皱。
“还有边疆读者朋友寄的信?”
“这不正好证明了你那部小说写得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张姐这么说,我有点惭愧啊。”
“那就更要用优秀的作品来回馈读者的喜爱了。”
“在写了,在写了,不要催了。”
“嘿,你写的又不是给我们的。”
张德宁心有羡慕,《当代》能发表胡为民的小说,真是走了大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