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统二年正月。看最新章节百度搜索品书 新的一年开始了,万物复苏,随着大明朝廷正式进入朱祁镇时代,此时大明对外的国策开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去年,大明派出了大军横扫了草原部落,整个北元残余势力彻底消亡了,也从此意味着悬在大明头顶的那柄利剑消失了,大明再也不需要防备草原势力入侵,如此这般,边镇便可取消,大明北方被牵制的大部分军力也可腾出来,不仅可以省一大笔军费,还能够使得整个北部边境彻底安宁下来。 可以说,光是去年一战,给此时的小皇帝朱祁镇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也让他跟原本时空不同的是,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民间也对其感恩戴德,尤其是北部边境的百姓,毕竟大明在他手彻底消亡了北元残余势力,使得北患再也不存在了。 外患消失,紧随而至的是内患彻底安静了下来,不少民间的反动势力,包括一些教派造反专业户在内,也都纷纷进入了潜伏期,不再出来闹事了。 然而在这国泰民安,百姓安宁的时刻,意外却再次发生了。 也正是这个意外让此时准备大干一场的小皇帝朱祁镇彻底愤怒了! 原来,在正统二年正月元宵节刚过去不久,应天府呈报来了一件事,说是应天府的太祖皇陵发生了水患,淹没了了一部分皇陵建筑。 本来此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这也是天灾而已,但是这太祖皇陵可是朱元璋的皇陵,他的皇陵地建筑被淹,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一些官员开始搞事情,他们纷纷奏弹劾某些人。 而这其有此时的英国公张辅! 没错!是这位鼎鼎有名的功臣,英国公张辅! 他们言说太祖皇陵之所以被淹乃是天警示,说是大明连年征战,杀戮过多才导致天降下警示,而归根结底还在于英国公张辅这位主战派。 可以说,这种弹劾其实是无稽之谈,一般官员根本不信,更不用说此时的朱祁镇了,这很明显是有人想要闹事,而目标正是英国公张辅。 面对这样的弹劾,英国公张辅自然是极为愤怒,他连忙进宫去面见了朱祁镇,而朱祁镇自然也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好言安慰了英国公张辅。 本来此事也这样过去了,只要不出意外,有朱祁镇的偏袒与压制,这其实并不算什么事情。 可偏偏这么凑巧,也在这个时候,此时黄河发大水,淹没了不少地方,紧接着,各地又爆出不少地震,再然后又是各种灾害。 可以说许多自然灾害接踵而来,是一个接着一个,都凑到一块去了。 这般频繁的自然灾害接连发生,自然导致民间极为不稳,也因此,本来因为草原大胜堆积起来的威望,瞬间下降了许多,有的甚至更加相信之前的谣言了。 因此许多官员纷纷书,让英国公张辅谢罪以消除天下灾祸,而这尤以应天府的官员为多数。 这些人都是南京朝廷的官员,而且大部分都是江南人士,对于北方京师的那个朝堂,他们根本是妒忌,因为此时的南京虽然有着另外一套武班子,可是权利北方京师的朝堂官员要小许多,自然而然对于北方朝堂的官员看不顺眼。 至于他们都攻击英国公张辅,那只不过是他们想要借此机会吸引所有人的眼球罢了,想让自己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想借此调到北方京师去。 然而,面对着这种书,此时大权在握的朱祁镇根本不理会,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能够掌权,离不开武勋的谋划,而英国公张辅则是武勋的领头人,如果他倒下了,那么官势力将会再次抬头,这对于朱祁镇而言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所以不管外界如何,朱祁镇始终是站到了英国公张辅一边,他不仅斥责那些弹劾张辅的官员,而且还严令无论是谁,都不能再议论此事,更不能再弹劾张辅,否则无论是谁,一律贬官。 可朱祁镇越是如此,那些言官越起劲,他们觉得朱祁镇这样做是在极度偏袒张辅,所以身为御史,身为言官,他们需要体现他们的价值所在,在某些官员的cao纵下,他们开始不停的奏继续弹劾。 为此,朱祁镇自然是勃然大怒,可是他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继续将那些言官贬斥,可是那又如何,你越是贬斥,他们的名声越大,民间的士子阶层更是在某些人怂恿下,开始为这些言官发生。 不用说,大家其实也都明白,这是那些残余官势力的一次反击! 可是这种反击是明目张胆的,谁也无法挑刺! 大明京师皇宫之。 朱祁镇拿着手的奏折,气得直发抖,他不禁怒骂道:“混帐!他们这是在逼朕吗?全都给我贬出朝堂!王振!” “小的在!”王振立即站了出来道。 “即刻跟朕传旨!传英国公张辅觐见!” “是!陛下!” 随着朱祁镇一声令下,一道圣旨即刻从皇宫之发了出来,很快英国公张辅奉旨进入了皇宫之。 而此时此刻,京师之内,一股暗流也在迅速孕育着。 相之下,此时的琼州府临高特区南洋大臣府内。 于谦看着朝堂之发来的塘报,心不禁叹了口气道:“还真是多事之秋呀!这些人难道没有一个看到此时大明民间不稳了吗?还光着窝里斗!圣贤书都被狗吃了吗?” 越看塘报,于谦越生气,他已经对官势力彻底死心了,原本,他以为自己代表着天下读书人,希望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一声心愿,可现在,他只看到了官场之的尔虞我诈,只看到了一群人跟另外一群人斗,而没有一方顾忌百姓死活的,算有部分人,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的! “或许那位大统制所言是对的!大明真的需要改变!”
太平洋超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