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诏对一个皇上,以及对一个王朝意味着什么? 自古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就是说,皇上的决定有着无可辩驳的权威,皇上的言行就是法律,就是终审判决。 那皇上给自己如何定罪呢? 刘彻在罪己诏中首先陈述了北伐战事的过程,基本上都是窦婴的原话,最后他请求太皇太后重责自己,哪怕是废黜了他的皇位。 刘彻的态度非常的诚恳,他的勇气也是超然的,但当这份诏书传到永寿殿时,太皇太后却勃然大怒了。 “好个刘彻啊,竟然在向我示威!他难道要逼宫吗?” “一个帝王不能明辨是非,奖优罚劣,便这样大而化之地拿自己来压我老太婆,简直岂有此理!” “来人,让刘彻来永寿殿见我!” 太监黄门急忙向未央宫奔去,向刘彻传了太皇太后的懿旨。 “皇上,你要当心啊!” 皇后卫子夫深知此事的重大,因为太皇太后至今都拥有罢免皇帝的特权,这是先皇给她的遗旨。 这道遗旨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始终悬挂在刘彻的头顶。 “孙儿拜见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万寿无疆!” 刘彻跪拜在永寿殿中,窦太后脸色阴沉地坐在榻上。 “彻儿,你好大的胆子啊!” “刘彻自知犯了大罪,请太皇太后重罚!” “你犯了什么大罪?倒给我老太婆说说!” 窦太后手拄着拐杖,猛地朝下一杵,显然还在生气。 “孙儿求胜心切,没有对战局做出冷静和客观的预判,疏忽了海上流匪的实力,致使我军陷入了被动。” 刘彻实话实说,他不想推卸自己的责任。 “那又怎么样?” 窦太后又猛地杵了一下拐杖,声色俱厉地说道: “如果一个国家打了败仗,都让皇上来承担罪责,那要臣子和将士们有何用啊?” “彻儿能主动承担失察之则,这本也是好的,但你这么做会助长臣子们的骄奢之气,让有罪之臣蒙混过关,便是最大的无能!” “先帝始终能够识人用人,这才开创了我大汉的伟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治国理政的方略,便是善恶有辨、奖罚分明!” 窦太后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他在向刘彻耐心讲解着治国之策。 “罪己诏不能公布,这场闹剧就此打住,大汉有史以来未曾遭受如此的挫败,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传我的旨意:撤去田蚡的太尉之职,由丞相窦婴暂时接任。” “李广既已身染重病,便准其回家养病,卫青杨仆革去将军头衔,此三人停发一年俸禄,均为戴罪立功之身。” “其他人员根据职责大小,全部依律查办!” “是!” 窦太后的旨意一发,黄门赶紧拟旨照办。 刘彻浑身无力,他又一次败在了太皇太后的权威之下。 窦太后的旨意昭告了天下,她为皇上挽回了颜面,也给汉朝百姓有了一个最终的交代。 长安城外春意渐浓,灞桥上的柳树开始吐绿,远远看去就像笼罩着一层鹅黄嫩绿的薄纱。 河面上的冰雪渐渐消融,早有心急的孩童涌出了长安城,纷纷来到野地里探寻着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