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领着李纲回到文德殿的时候,在赵桓耳边耳语了两句。 自然是将在李纲门前的事,说给了赵桓听。 赵桓听闻哈哈大笑起来,看着李纲这个一直想做道德圣人的人,也做不得了。 赵桓和李纲开始了一天的奏对,商量的是关于金国黑水司在宋朝活动,应该如何防范。 这需要定个章程出来。 当然还有那秘密处决的三千名黑水司的探子,他们的死,赵桓也给李纲通了通气。 毕竟皇城司是内廷的编制,而李纲是外廷的,内廷办的事,不需要跟外廷宰执吵闹。 “朕决议明年开春升你为同门平章事,你意下如何?”赵桓看着李纲忽然说道。 李纲挠了挠头,自己上书骂了一顿官家仁善,结果还捞了个升迁? 赵桓看着李纲不解的神情,笑着说道:“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贤之于兵也,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你们文人指望着皇帝内圣外王吗?怎么到朕这里就是仁善过头了呢?” 关于为君之道,到此戛然而止。李纲没有接赵桓的话头,这事真的不适合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去说。 他又不是种少保,无后嗣而大功与江山社稷。 靖康二年到靖康三年的跨年,随着水运仪象台的报时和璀璨的烟花,平淡无奇的过去了。 靖康元年的跨年,金兵兵临城下,逼得汴京百姓连年都没过。 靖康二年的跨年,是在等待着王禀从山海关归来。 靖康三年的跨年,显然是过分的平淡。 而赵桓待在文华楼的城头上,看着璀璨的烟花在空中盛开的时候,满脸的笑意,自己做的事,不就是求个岁月静好? 看似平淡的新年的背后,其实有大宋和金国特务机构,在背地里的交锋,和域外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保卫着大宋的边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赵桓带着朱琏守岁,拜太庙,拜昭勋阁,拜安魂山,再到各值班的衙门口转了一圈,最后到了安济坊给小孩子们分了糕点。 算是结束了大年初一。 “这群文臣天天花样倒是不少!过什么千秋节?亏他们能想得出来啊!”赵桓新年打开的第一本札子,就是垃圾。 他将这一本札子,扔到了垃圾那一类里。 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百官上书,以八月初五为唐玄宗诞辰,定此日为千秋节或天长节。 大宋也过这个节日,当然不是唐朝皇帝的诞辰,多数都是以在位皇帝的诞辰为日子。 也就是说,全国百姓一起给皇帝过生日!举国同庆!是为国庆。 当初的赵佶,就把他的生日五月五日,定为了大宋的千秋节。 之后赵佶又觉得五月生人不祥,定为了十月十日,并将节日的名称定为了天宁节。 赵桓了解到这一事实之后,总是觉得十月十日这个日子,也很不祥的样子啊! 毕竟后世某飘到海上的皇帝,也把这一天定为了国庆日呢…… 赵桓之所以把这道札子扔进了垃圾分类中,是因为赵佶玩这手天宁节,取意天地安宁。 结果赵佶,借着这一天,巧立名目折腾了生辰纲! 折腾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搜刮民脂民膏! 导致全国上上下下的百姓,包括赵桓在内! 对这种事,都下意识的抵触。 不过赵桓还是拿起了个空白札子,在抬头的位置上,写了个《法定节假日》。 他让赵英把这道札子送到了钦天监去,让他们商量下按照历法和节气,把全国上上下下的节假日定下来。 赵桓将所有的大臣们上的过年的赞表,都看了一遍,多数都归到了垃圾一类里。 这些札子,都会拉倒御膳局去,当柴火烧了。 满口的空话套话,完全没有什么用处,留名史书只是占地方。 “官家,胡世将胡经略归京述职了。”赵英搬着垃圾札子搬到御膳局回来的时候,对着赵桓说道。 “快快去请。”赵桓听闻大喜的说道。 胡世将是赵桓放在蜀中的一把刀,而且极其的锋利,这一年多的时间,胡世将带着蜀中,执行着大宋的政令,贯彻的很好,也给蜀中带来了新气象。 “臣等拜见官家!”三个人站在了赵桓的面前。 胡世将的憔悴了许多,这一年多干的活,可不轻松,从土改到商改,到军改,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胡世将能够把蜀中打理的紧紧有条,当居首功! 而另外两个人,赵桓却不认识。 穿越众做到这个份上,抄《法定节假日》不说,还不能认识所有的人,也算是独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