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宁等三人都有些后悔专门跑来和张潮说这一嘴了,涉及到商业上的事,张潮是真狗啊……
不过不来说也不行,毕竟他是“最有希望”获奖的青年作家,日常行动又出格。事先不沟通,等公布提名了他来一嘴“我不参加评选”,那所有人不都得尴尬死。
“怎么,不行吗?”张潮见三人都神情复杂,于是问道
铁宁和王蒙对视一眼,还是主席铁宁道:“可是「茅盾文学新人奖」的赞助商已经……”
张潮打断道:“定了,是吗?”
铁宁摇摇头,道:“你误会了,为了奖项评选的公正性、严谨性,决定不接受商业赞助。全部的费用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支持,所以……”
张潮诧异道:“我也妹说要掏钱赞助啊?”
三人:“……”
王蒙第一个受不了了,虎着脸道:“不掏钱你赞什么助?还有,你一福海人倒什么东北口——严肃点,赶紧把你那花花肠子都掏出来!”
张潮这才笑嘻嘻地道:“咱们都想把这个「茅盾文学新人奖」办出影响力来吧?”
三人都点头,刘恒道:“不过万事开头难。「茅盾文学奖」本身的影响力其实……都是自己人,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大家知道刘恒没说完的半句话是什么,「茅盾文学奖」影响力相比80年代一落千丈已经是无可质疑的事实了,圈内人再否认也不能改变。
张潮道:“我说的‘赞助’,不是掏钱,而是希望「微博」这个阅读分享的社交平台,能够成为「茅盾文学新人奖」在网络上的主要宣传平台,能够深度参与到奖项评选的整个流程中来——这叫‘技术赞助’!
文学奖项要有影响力,关键是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读者要参与进来。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的时候,文联、作协收到了多少读者来信?甚至还有人拍电报参与。如今呢?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现在大家别说电报了,信都没有人写了。这两年最火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几位看过吗?”
铁宁、王蒙、刘恒面面相觑,刘恒迟疑地道:“春晚?”
张潮一脸嫌弃地道:“现在谁还把春晚当回事?尤其是南方人,那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年最火的电视节目是「超女」啊!”
铁宁问道:“「超女」?就是一群女孩子蹦蹦跳跳唱歌跳舞,然后选出冠亚军的那个?”
张潮点点头,道:“对啊。他们能成功,不就是用短信投票的方式,让普通大众有了可以参与最终结果的途径。”
王蒙面露难色道:“你用的这个例子可不太好,「超女」今年已经不让播了。”
张潮:“嗯!?”
「超女」从2004年开播以后,连续三届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争议也随之而来。尤其是2006年,有十分重量级的文化人物站出来批评「超女」,说这是“对艺术的玷污”“背后隐藏着对青少年的毒害”“对教育是极大破坏”。
后来主管部门干脆下了禁令,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此类选秀类节目。
张潮虽然知道「超女」很火,但是因为他上一世本身就不是这个节目的受众,这一世超女投票正火的时候,他自己也身处各种漩涡之中,也没有太关注,所以还真不知道出了这个茬。
经过王蒙的解释以后,张潮“啧”了一声才道:“这节目危害性都赶上去年的我了!”
三人:“……”这要是自己家孩子,早打死了!
张潮也知道正事要紧,连忙道:“价值观不可取,但是运营的思路可以借鉴。而且评选嘛,怎么可能没有争议?没有争议,就成了一潭死水了;争议太大,又容易搅浑水,惹人反感。
所以,为了这个奖项的长远考虑,我还是一开始就不参与为好!”
三人不得不承认张潮说的有道理——张潮参与评选,选上了是理所应当、毫无争议,只会让关注者索然无味;没选上,作协的房顶子怕不是要给他的读者们掀翻了,奖项恐怕就没有第二届了。
张潮以“技术赞助”的名义合理避嫌,既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又表明了组委会的“公正严谨”,还能在「茅盾文学奖」公布之初,就引发一定的争议和关注,同时这种争议明显还是可控的……
真是一石三鸟,越想越妙!
但是再妙,三个前辈也再受不了张潮这种狗里狗气的作风了,铁宁道:“这个……我们再研究研究。你什么时候回燕京?”
张潮知道“技术赞助”这事基本板上钉钉了,于是道:“不一定,但是6月份肯定回来了!赞助的事,我让马伯慵他们联系您。
走了,三位老师,回见!”
铁宁、王蒙等人无奈,只能看着张潮潇洒离去。
三人一边往回走,一边细捋张潮刚刚提出的方案,忽然想到一件事——「潮汐文化」里可有好几个年轻作家呢,马伯慵、双学涛就不用说了,光是和他们签了「文学经纪」合约的听说就不少于30个,不可能都避嫌吧?
张潮这哪是“高风亮节”?明明是把皮球踢给了作协,自己当姜太公稳坐钓鱼台。
王蒙“恶狠狠”地道:“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等他6月份回燕京,必须把他抓进组委会干活!”
铁宁和刘恒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其他作家此时都还在讲经堂前的空地没散,见三人回来,于华第一个上前问道:“张潮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