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96章 来自恐怖之王的启示

第296章 来自恐怖之王的启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好,金先生!”张潮克制住内心的激动,向眼前的戴着眼镜、笑脸灿烂和蔼的老人伸出了手。

如果说这趟旅途有哪个作家最让张潮期待的话,那无疑是有“恐怖之王”称号的斯蒂芬·金。至于基兰·德赛和黎翊云,一个和他有“纠纷”,另一个虽然是华人,但完全不熟。

斯蒂芬·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让他激赏的年轻作家,站起身来和他握了握手,并且开玩笑道:“你的让我的妻子想和我离婚了。”

大卫·米勒和张潮都“哈哈”大笑,大卫·米勒还道:“那你应该抓紧把第八本《黑暗塔》写出来,这样塔比莎就不会让你变成杀人犯。”塔比莎是斯蒂芬·金的妻子,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

《消失的爱人》的男女主角尼克和艾米都是作家,双方的矛盾就起于丈夫尼克的写作事业受阻,经济收入严重下滑。

斯蒂芬·金能用这个来玩梗,说明他确实看过了这本书,所以一年前他的推荐与站台不是只为了钱。

而对大卫·米勒来说,《消失的爱人》被兰登书屋抢走,是他编辑生涯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所以他一定要通过《大医》来证明自己的眼光。

打完招呼以后,张潮和许蕊雅就坐到了斯蒂芬·金的对面,苏珊则和斯蒂芬·金坐一起;摄影师在门口架起了摄影机。

幸亏是能铺开床的大包厢,坐进这么多人也不会显得拥挤。四人在折迭成对坐沙发的床铺上各具一角,悠闲地倚在靠背上,每个人面前的小桌板上都放着一杯咖啡。

斯蒂芬·金率先开口道:“你们的旅程才刚开始,感觉怎么样?”

张潮道:“风景很美……呃,不过听了一点关于这里的历史,心里稍微有些沉重。”

斯蒂芬·金也是博学多识之辈,稍微一想就知道是什么“历史”了,于是道:“对于个人,或者小部分来说,来自国家或者更大群体的暴力,往往是真正的恐怖。

张潮问道:“所以其实您的当中那些吸血鬼、怪物、复活的死尸、异空间的魔神、永不消散的死灵,都是现实中某种恐怖的映射?”

斯蒂芬·金没有回答,而是道:“个体就像一只甲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皮鞋踩碎了。什么是最大的恐怖?未知就是最大的恐怖。”

张潮接过话头道:“可悲的是,这只甲虫甚至到死都不知道踩碎自己的其实不是皮鞋,而是穿着皮鞋的人类。而踩碎它,也许是有意的,比如一个恶作剧的孩子把它从树枝上抓下来,扔到地面上一脚踩碎;

但更多是无意的——它只是爬过某条路,以往经过无数次都没事,偏偏这一次有个人也经过那里。踩碎它以后人类还要喊一声‘倒霉’,然后找个台阶将它的尸体从鞋底剐蹭下去。

对甲虫来说,什么时候被孩子捉走,什么时候路上有人,都是无法预测的未知。我们人类在这个宇宙里,或者个体面对群体的时候,就像这样一只甲虫,有着金光闪闪的甲壳,但对能毁灭自己的力量,却无能为力。”

斯蒂芬·金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的英语很不错……你看过我的?”

张潮坦然道:“您的在中国被翻译出版的并不多,我只看过其中很少的几部。但是您改编的电影在互联网上流传得太广了。

《魔女嘉莉》《闪灵》《宠物坟场》……哦,还有伟大的《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唔”了一声,然后道:“里面很多电影,其实与我的原著相差甚远……呃,毕竟电影是导演的作品,而不是作家的。

听说你的《消失的爱人》也要被拍成电影了?”

张潮笑道:“嗯。不过剧本我没管,怎么拍我更没有管。您说的对,那是导演的事。不过……”

斯蒂芬·金好奇道:“不过什么?”

张潮道:“如果只从观看的角度来看,作为您作品的观众,要比作为您作品的读者,要愉悦得多。”

斯蒂芬·金问道:“为什么?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吗?”

张潮点点头,很坦诚地道:“确实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我在读您的的时候,经常被您繁琐到有些唠叨的叙述——抱歉,我用了这个词,但绝不是贬义,而是在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打扰得无法专心到情节上来。您的里有太多美国文化的元素——小镇、乐队、电影、名人、广告、俚语……几乎占满了章节的大部分篇幅。

这些对我来说太过于陌生了。但是电影就不同,这些元素被可视化地静置在画面的不同角落,并不会打扰我们欣赏人物和情节。

所以我才说,做您的观众,比做您的读者更为愉悦。”

斯蒂芬·金爽朗地大笑起来,对张潮道:“其实这在我的预料当中——我在自己的大部分当中,首先是在塑造一个属于我记忆的‘美国’,然后才能让人物拥有合理的动机和选择。

这也是你的《消失的爱人》异常‘干净’,而《大医》格外‘繁琐’的原因吧。”

张潮被噎了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斯蒂芬·金反将一军——姜就是老的辣。

张潮只能心悦诚服地点头同意道:“确实如此。《消失的爱人》中关于美国乡下生活的细节和法律相关的内容,我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大部分地方只能匆匆一笔带过。”

斯蒂芬·金接话道:“《大医》写的是你熟悉的历史、熟悉的文化、熟悉的人群,可以在其中肆无忌惮地刻画细节,所以这本我读起来更加真实,也更加有质感些。”

张潮自嘲道:“这就是《大医》卖不过《消失的爱人》的原因。”

《消失的爱人》出版一年多来,仅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销量就已经超过了200万册。

相比之下,《大医》相应地区的销量不到100万册,确实有点“不够看”。原因当然是中国近代史背景的故事,英语地区的读者普遍不太感兴趣。

斯蒂芬·金意味颇长地问了一句:“那你今后会放弃这种更有质感的叙事吗?美国图书市场能带给作家的收益,是其他任何地区都不能媲美的。

从《消失的爱人》来看,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成为美国畅销榜上的常客。”

张潮毫不犹豫地道:“不可能。您会为了中国市场放弃您的那些‘唠叨’吗?要知道中国市场也很大,带来的收益可能仅次于美国。”

斯蒂芬·金同样道:“不可能。”

说罢一老一少,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没有出名的小作家,为了能多卖几本书,往往会苦苦思索市场的口味,为此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但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却几乎不太考虑这一点,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就是市场本身。

张潮眼前坐着的斯蒂芬·金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他有很多读者平常几乎不买书,但是只要看到他的新作,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