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递上了菜单,老罗找了半天,指了指菜单上的“家常红烧肋排”道:“来个这个,我们就三个人,肋排来个中份的就好。”
这家饭店的菜单,贴心地把不同份量的菜用不同大小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了,十分直观。
服务员道:“先生您好,这个是大份的。我们家的份量是中份、大份和超大份。”
老罗有点生气了,又指了指中间的示意图道:“我不管,我就要这个中份的!”
服务员坚持道:“不好意思先生,这是大份的。”然后也用手指指了指最小的示意图道:“这个才是中份的。中份、大份、超大份……”
老罗把菜单往桌上一拍,直勾勾地盯着服务员;服务员脸上依旧保持着职业感十足的假笑。
不一会儿包厢里传出“啪啪”的声音,还有人着急地劝阻声:“罗老师,别这样,罗老师……”
晚上,“方老师”回到了自己小小的寓所内。他的房间非常朴素,家具都半旧不新,不过满壁的书架和满满的藏书,还是显示出他的博学和勤奋。
“方老师”先去卫生间洗了把脸,醒了醒酒,然后才来到书房,坐在电脑前,开始浏览、搜索各种新闻和信息。
对于张潮这个广义上的“小老乡”,一开始是没有进入自己的视线范围的。“方老师”打假的对象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和伪科学领域,文学领域他虽然自诩精通并且也曾经是个“诗人”,但毕竟自由心证的东西太多,不够客观,难以证伪。
张潮第一次引起他的关注,是2年前的高考。张潮那篇写鲁迅的满分作文被多家报纸转载。自认为是大先生当代知音和传承者的“方老师”,看完以后倒也颇为欣赏。
但很快报纸上对张潮的赞美,就引发了他的不满,尤其是那篇《生于八零后的鲁迅知音——鲁院高研班掠影》中,将张潮称为“当代鲁迅精神的继承者”,更是让他感到别扭。
大先生是“方老师”一生的偶像,他觉得自己打假,就是大先生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在今天的最好代表。
虽然他不会公开自称自己是“当代鲁迅”,但是也决不允许任何他瞧不上的人玷污这个称号。
不过念在张潮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黄口小儿”,而且后来的创作方向也逐渐转向,很少再写针砭时弊的杂文,“当代鲁迅精神继承者”的说法也渐渐没人再提,所以暂且被放过了。
但是今年以来张潮的种种行为又让“方老师”不能再忍了,尤其与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一番唇枪舌剑,战火绵延数月,从国内烧到国外,又从国外烧回国内,张潮屹立斗争潮头的姿态,颇有当年大先生大战梁实秋、陈西滢、胡适等辈的风采。
这再次刺激了他。更何况,从大洋彼岸也传来了“要教训一下张潮这个狡猾的小子”的声音……
一切一切,都促使他把张潮列入自己打假的对象当中。上一周,他在自己一手把控的“新莽原”网上,写下了针对张潮的第一篇文章——
《张潮谜团:作家?学生?商人?还是骗子?》
虽然阅读量不多,但凭借自己多年“精确打假”积累的赫赫威名,很快就让有关部门嗅到了危机感,给了张潮一个“下马威”。
不过可惜的是,张潮似乎对自己毫不知情,没有写文章反击,这让“方老师”有些失望了……
(今天争取能多几更,补上之前欠的。希望大家多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