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之前几篇文章之大成,但是创造性地把《青春派》这本杂志拉下水了——
【张潮已经不满足于用自己个人的作品来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他创立和担任主编的《青春派》就是他倾力打造的一个‘思想传销窝点’……”】
【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派》的作者已经丧失了独立的创作思想,每个月都在批量制造麻醉青少年的思维Y片……】
【呼吁还没有和张潮同流合污的青年作者,共同抵制这种歪风邪气;也呼吁误入歧途未远的《青春派》作者,早日弃暗投明。】
【张潮已经成为‘黑潮’,请全国的家长们警惕这股‘黑潮’污染你们的孩子,携手建立起保护青少年思想健康的‘防波堤’。】
【抵御‘黑潮’,才能迎来蓝天!】
整篇文章的风格和张潮自己有七八分相似,尤其是最后一句口号,深得张氏檄文精髓!所以看完以后,张潮人都麻了。
白晔他们从哪儿淘换来的人才?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致命的——这篇文章的“杀招”,是在行文中把《少年如你》《蜗居》《消失的爱人》,以及《青春派》杂志中涉及性与暴力描写的内容都一一摘录下来,并且注明了引用自第几页第几行,可谓有理有据。
为什么这招够狠?
因为没看过完整作品的人,很容易被这些断章取义给引导,认定张潮确实在宣扬黄暴。这部分人的数量,肯定是远远多于读过他作品的读者。
张潮很清楚,在十几年后的自媒体时代,有多少作家和作品因为这一招莫名其妙暴毙。
上一世的他,遇到过这么一个事——他当时给一个娃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家长推荐《草房子》《青铜葵花》作为入门读物,朋友义愤填膺地说:“某音上的视频说了,曹文宣的书是‘毒教材’,会带坏小孩。”
张潮自己特地又翻了一遍两本书,怎么也看不出来“毒点”在哪儿,就把书拿给家长,让家长找找具体毒在哪儿。
家长的回答是:“我哪有那闲工夫?没空。”
今天这篇文章做的事情也类似,只是现在的网络人群和十几年后差了至少一个数量级,传播效率和煽动性就更没法比了。
换成某音和微博垄断舆论场的时代,要么前天白晔等批评家已经被张潮打死了,要么今天开始张潮就进入人设崩塌的倒计时。
在2006年,则彼此都还有还手的余地。
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白晔或者其他活跃的作家、批评家,而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网名——“琴心剑胆”。
并且这个博客还是昨天刚刚注册的,这是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的文章。短短几个小时,但是阅读量已经破了10万,转发量应该也不小。
心浪微博看来给了一定的流量扶持。张潮虽然是他们看重的流量制造机,但是“打倒张潮”,似乎能带来更大的流量?
《新芽》杂志显然也关注了这场风波,赵常田下午专门给张潮打了个电话问了问这事的来龙去脉——之前他听别人讲的时候,还以为只是张潮与文坛老克拉之间又一次“普普通通”的冲突,没想到后劲儿这么大。
张潮解释完以后,很郑重地问道:“会影响到《青春派》的独立发行吗?”
赵常田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要说完全没有影响是不可能呢。白晔年龄比我小一点,但是专业功底扎实,人也上进。他在燕京文化界的人脉很广。
我们沪上虽然一向自成一派,不太和他们一个鼻孔出气,但毕竟我们的文化中心是在燕京那边,给点什么压力下来,我也不清楚领导会不会转变想法。”
说完以后,没等张潮开口,赵常田就道:“我明年退休了。促成《青春派》的独立发行,是我在《新芽》主编岗位上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青春派》这一年来的发展我也看在眼里。你给那么多愿意走纯文学路线的孩子开了一条路,不仅让他们被看见,还让他们吃得上饭。这其实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虽然不是很成功。
张潮,我向你保证,我会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保证《青春派》不会被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