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宁点点,继续道:“既然你知道,我也省了解释的时间。那你也应该知道他们这么做的目的。”
张潮道:“这次内地、港台的媒体一起歪捧《消失的爱人》,应该是卡尔森气不过,联系了和他关系好的一部分评论家干的。
这是拉拢不了我,也要狠狠恶心我一下。”
铁宁道:“既然你都知道,那你有没有想过,就按他们捧的方向,真的去做一个‘中美文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
你要知道,能做这个‘桥梁’好处很多。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不低。”
张潮毫不犹豫地道:“我也不想和二位唱高调。但是无论是从金钱角度,还是名誉角度,他们能提供的,和我现在已经拥有的,都相差太远了。
而所谓的‘美式生活方式’,相信看过我的就知道,同样对我没有吸引力。”
铁宁听完,与王濛对视了一下,又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的文化界确实需要有人充当这个‘桥梁’呢?”
张潮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错愕地道:“这……我没听懂。”
这时候王濛开口了,他缓缓道:“其实,这种事情本身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首先,中美作为两个大国,不仅政治、经济上有密切的联系,文化也是一样。
我们一向很支持国内的作家走出去和世界做交流。80年代初,我们刚刚开放,IWP就邀请了那么多作家去访问。
除了IWP,像我、梁晓生、阎连科……都频繁地到国外去访问、学习过。90年代以后,这种官方层面的交流少了点,但是随着出国变得越来越容易,所以也一直没断过。
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接受了美国方面的‘好意’,就成了‘汉奸’。而且美国作为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强国,它除了科技先进,在文化上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写一点正面的文章,只要不夸大、不编造、不阴阳怪气,是没有问题的。增进两国人民互相之间的理解,本身就是我们文化界的责任。”
看到张潮低头沉思,王濛顿了一顿才继续说道:“其次,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来就是我们两国文化界之间的一种默契。”
这回轮到张潮意外了,王濛道:“你以为只有美国有这样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也有。就像美国、欧洲、岛国每年都邀请国内的文化界人士去他们那里访问交流一样,我们每年也积极邀请他们的作家、艺术家来中国访问。
我们的文化界有‘亲美派’‘亲日派’,他们的文化界也有‘亲中派’。具体是谁,大家彼此心里都有数。
大国之间的互信基础,不是只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也是重要一环。所以看问题不要非黑即白。只要立得正、行得直,不怕的。”
张潮沉默了很久,才道:“我们的工作成果,好像不是太显著啊。”
王濛爽朗一笑道:“未必。我们只是不像IWP那么咋呼而已。IWP的卡尔森这次做得太过,不就弄巧成拙了吗?”
张潮犹疑道:“我非要做这个‘桥梁’不可?”
铁宁温和地说道:“当然不是。这都是个人意愿——你还年轻,所以之前我们没有过多干涉你去IWP这些事,就是想让你自己走走看。
但是现在人家已经‘出招’了,我们怕你不懂这后面的种种曲折,所以必须要和你讲明白。不能让你这样的年轻人稀里糊涂地撞南墙,不然,就真是我们失职了。”
直到这时,张潮才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道:“那我明白了!这次我下手不会太重的,二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