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67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型社死现场

第367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型社死现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

「中国青年作家访日代表团」的成员,站在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总店的二楼,看着楼下排得长长的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是由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组成,女性略多于男性,有些完全就是学生模样;此外还有大概两三成是看着更成熟一些的社会人士,不乏西装革履的上班族。

他们中的不少人兴奋地交头接耳,手上还抱着书或者卷好的海报。

还有不少年轻的女孩子手上挥动着自制的应援旗帜,上面最显眼的字眼就是:「张潮」。

“还真是受欢迎啊……”李傻傻感叹了一声。

看到所有人的目光忽然都集中在他身上,李傻傻连忙道:“我说的是实情吧?座谈会不也是这样……”

这一下说的所有人都没脾气了。

前两天大家才和日本的青年作家进行过座谈,奇怪的是张潮并没有出现在现场,但话题中仍然离不开张潮。

今年刚获得「芥川赏」的青山七惠不小心透露了实情:“其实大家都对张潮桑很敬佩,认为他不仅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个人更是有种日本作家所罕见的强大气质。

但如果是在正式场合的话,给人的压力就实在太大了。”

最年轻的「芥川赏」得主,长相甜美软萌的绵矢莉莎也补充道:“张潮桑据说私下里是个很体贴、幽默的男性,但作为座谈对象的话,简直觉得是一头老虎。”

只有一头金红色长发的金原瞳一脸的无所谓:“谁来都不要紧吧?”

接连三个日本女作家提到张潮,让现场的气氛都有了些变化,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女作家,几乎都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豪感和警惕心。

尤其是她们都作可爱、精致的打扮,年龄也都只有20岁多些,中国的女作家们在打扮上不免被压了一头。

而无论中日,男作家们则都有些“吃醋”,毕竟几位女士似乎对不在场的张潮更兴趣这点,激发了男性内心的竞争意识。

熟悉文学史掌故的都知道——大型的座谈会和采风活动,荷尔蒙指数也是偏高的。

80年代初的一场文学研讨会就曾经有几位男作家因为争风吃醋而在火车站大打出手,最后通通被经验丰富的张贤亮扭倒在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和众人心中的白月光登上了列车……

张潮在电视访谈里对着大江健三郎提出的「不在场主义」,也一度成为讨论的焦点,获得过新潮社新人奖、三岛由纪夫奖的中村文则就问道:“中国的年轻作家都像张潮桑这么有野心吗?

能提出自己的理论,真是不得了的勇气呢!”

这更是让现场的其他青年作家感到尴尬不已,张潮虽然「不在场」,但现场似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笑眯眯地看着话题都围绕着他展开。

这种情况下,现场唯一还能保持平常心的恐怕只有马伯慵、双学涛两人了,毕竟和张潮接触得够多,还不至于被光环迷晕了眼。

双学涛就很直接地道:“「不在场主义」是张潮个人的文学见解,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把自己浸泡在蓝本里,体验到足够多强烈的情绪,才能形成足够强烈的写作冲动。

写本质上是创造出一个世界上并没有的东西,只要这个虚构的核心足够强大,那么无论「在场」还是「不在场」,都足以让文本具有强大的洞察力。

「不在场主义」终究是一家之见,不是创作的圭臬!”

双学涛说完以后,日本作家都用吃惊的眼光看着他,心想这是谁的部将?竟如此勇猛!

就连中国作家们也颇为诧异,心想双学涛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张潮可是他老板!

唯有双学涛眼观鼻、鼻观心,说完以后就坐回了座位上,心里浮现起张潮昨晚给他打的电话:

“老双,明天你就使劲儿批我,越激烈越好……对,千万别客气……不会……不会我教你……”

不过经过双学涛这么一“闹”,现场的话题终于从张潮身上挪开,大家都开始热烈聊起自己的文学理念来。

而双学涛也成功引起了现场跟踪活动的记者的注意,在研讨会结束以后,特地留他下来做了一个小专访。

第二天的《朝日新闻》的文化版块于是就出现了一篇报道——《双学涛:来自黑水白山的凝望者》。

同来的马伯慵同样备受关注,因为今年角川书店引进并出版了他的《风起陇西》,所以特地联系另一家大报纸《每日新闻》为马伯慵出了一个专访:《马伯慵:解构三国的鬼才》。

就在其他中国作家都暗自妒忌他们两人的幸运的时候,张潮忽然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他和角川书店将在「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举行一场大规模的现场签售和读者讲座,届时会给所有人一次亮相的机会。

这是让交流活动从纸上谈兵变成物理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啊!

张潮这是利用自己的“流量”,给所有人造势。虽然本着“文人”的清高,应该敬而远之的,但是一想到如果能借此把自己的作品打入日本市场,不少人还是非常心动。

毕竟日本的图书售价远高于国内,而且有国际市场的话,还可以拉抬国内的销量,也能和出版社谈更高的版税。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清高毕竟不能当饭吃。

至于说张潮为什么突然这么“慷慨”起来,大家也没细想。

这时候,邹光明过来提醒道:“张潮的签售快要结束了,后面是就是读者讲座,大家上楼做下准备吧。”

「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有9层楼高,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7楼有个比较大的活动中心,平时的展销、讲座等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众人上到7楼,进入活动中心,发现这里面积相当之大,有近300平米,已经坐满了热心的读者,不过并不吵杂,大部分人都只是安静地坐着。

代表团的到来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几乎所有离代表团稍近的日本读者都起身行礼,倒是让不少人受宠若惊。

还有一些人为他们的到来轻轻鼓掌。

写出过《草样年华》的孙睿有些不解,小声问走在他身前的王震旭道:“张潮不是‘气死’了他们的市长吗?怎么对我们还这么客气?”

王震旭无奈地解释道:“很多人并不喜欢石原,尤其是年轻人。张潮现在在日本年轻人的心里,就是‘酷’的象征……”

孙睿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