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夏小说网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51章 交个朋友(太困了,不知道起什么标题,先这样吧)

第351章 交个朋友(太困了,不知道起什么标题,先这样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石原的形象恰似日本战后矛盾的缩影——既渴望摆脱“战败国”标签,又无力直面历史罪责;既推崇西方现代化,又沉迷“大和民族优越论”。

他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争,本质是日本在历史反思、国家定位与文化认同上的撕裂。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角川历彦的问题,而是问道:“「世界文学里的东京」是在三天后举行吗?”

角川历彦有些意外,他以为无法与石原碰上,张潮会对这场活动兴趣索然,但听意思似乎他仍然想参加?于是小心翼翼地道:“是的,活动时间是在三天后,在银座举行。”

张潮道:“我的作品从来没有写过东京,就这么出现,会不会太突兀?”

角川历彦连忙道:“这本来就是文化厅联络世界年轻作家的一个活动,未必需要在作品里写过东京——更重要的是,参加过活动以后,作家们愿意把东京写入自己的作品当中。

所以你的出现不仅不会突兀,而且将会是活动的惊喜——毕竟,潮桑你是近年来最受日本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

张潮一边心里感慨,看看人家这文化传播做的,再看看作协那帮老爷……一边点头道:“那就好!那三天后,就拜托您安排向导和翻译了。”

角川历彦微微一躬身,道:“放心,我们一定会让潮桑你成为活动上最耀眼的明星。”

会谈到这里就结束了,两人各怀心事的道别分手。

张潮没让角川书店的司机送自己回清极院,而是一个人漫步在夜晚的东京街头。2007年的东京,依然是毫无疑问的亚洲第一城市,此时无论燕京、上海还是深圳,都无法与这座居住了日本十分之一人口的怪物相媲美。

如果算上神奈川、千叶、埼玉三个县,整个东京都市圈的人口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千5百万人,约占日本总人口的3分之1多,繁荣程度超乎许多国人想象。

关于在3天后的「世界文学里的东京」上的发言或者讨论,张潮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但还需要更细腻地触摸东京这座城市的肌理。

之前几次来都步履匆匆,加上上一世的城市滤镜,张潮并没有对东京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

现在他身处东京的涩谷区,周围都是各种餐馆、茶屋、酒吧,霓虹灯如血管般蔓延在街道和商铺上,不时有西装革履的上班族醉步踉跄、勾肩搭背地从身边走过。

张潮还遇到了一个韩国的游客团,领头的导游正在一家风俗店门口和妈妈桑商量着什么,身后的游客眼睛里的光绿幽幽的,像狼。

他还看到有欧美背包客手里拿着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迷失东京》的电影海报,试图寻找其中的场景。再抬头,则是住友大厦与东京都厅组成的高楼双塔在远处投下冷蓝的光晕。

当然也少不了国人同胞的声音,短短十几分钟,就已经听到了至少三种口音的普通话。

此外,偶尔在路边还能看到或站、或坐,穿着COS服装或者水手服、妆容极重的少女,或者身边有个行李箱,或者背着一个大背包。

这些少女用一种叵测的目光看着眼前走过的每一个男人,似乎在斟酌他们口袋里是否有足够的金钱,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欲望。

如果看准目标,她们就会蠕动着身体向前倾,用甜腻的声音发出邀请,对象多是那些谢了顶的中老年上班族。

张潮今晚穿得随意简单,帽衫、牛仔裤、运动鞋,倒没有引起什么关注,自如地从“花丛”中穿梭而出。

作为一个异国游客,他并没有费太多力气就融入到这个环境里,没一会儿就走到了号称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涩谷站八公口,绿灯亮起后,与上千人一起涌过斑马线。

在这个2007年的东京夜晚,张潮可听到身边翻盖手机邮件提示音与皮鞋、木屐交错踩过路面的交响,泡沫经济伤痕已经愈合了,AKB48尚未爆红,人们在新旧世界的裂缝中,依然肆意享受午夜的温柔。

“真够光怪迷离的啊……”张潮对大城市并不陌生,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很大一部分的人生经验都是中国的大城市中获得的。

这里似乎有一股昼夜不息的躁动,催生出独特的“24小时社会体质”,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见证这座永不休眠的城市的新城代谢。

但东京似乎与他呆过的每一个大城市都不相同——白天是制造财富的永动机,夜晚是丢弃灵魂的垃圾场。不眠不休的城市脉搏当中,似乎有当代日本人无奈的咆哮。

它的霓虹彻夜不熄,它的人流涌动如同大海扬波,但是在便利店里,张潮还是能看见许多孤独的身影在“一人食”。

狂热的动漫宅哪怕在深夜,也在为COSER的舞蹈集体应援;他们身后经过的末班电车上,黑暗包裹着加班族在沉沉睡去。

东京还是张潮见过光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无数璀璨的灯光把星空彻底杀死了,但是这些灯光组成的稀奇古怪的几何图形,又何尝不是城市为自己打造的星座呢?

张潮忽然有些明白了,东京夜晚的魔力,源于其承载的巨大矛盾:

它是人均GDP超4万美元的超级都市,也是小小房间里蜷缩无数“网吧难民”的收容所;它用既可以用无数灯光和鲜花来贩卖浪漫,也让晚归女性紧握防狼警报器穿越暗巷。

东京,是一座在霓虹与暗影中不断自我解构与重构的迷宫。

很多时候,它就像近代乃至当代几乎所有日本人的必答题一样,横亘在他们人生当中,到了某个阶段就必须做出选择——是去东京,还是留在“乡下”。

中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做到这样高度的集中性。无论燕京、上海、广州、深圳,或者是重庆、武汉、西安……它们都只能代表一部分中国人的选择。

但东京不同——3.5%的国土面积,35%的人口,40%的GDP——东京,就是日本!

要想讲好「世界文学中的东京」,并且与《原乡》、石原联系到一起,就必须搞清楚作为外国人心中符号化的东京,与日本人心中“永恒之乡”的东京,到底有何不同。

沉思间,张潮忽然被密度惊人的灯牌给晃了眼,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白底红字的招牌「歌舞伎町一番街」赫然眼前,后面是鳞次栉比、颜色绚烂的各色招牌,餐馆、酒吧、俱乐部、歌厅、影院、剧院……应有尽有。

人流量比其他地方多得多,各种肤色、各种语言汇聚成一条长长的河,流动在目所能及的每一个角落。

张潮还没回过神来,一个身材削瘦、脸颊狭长、黑西装、白衬衫的男子就站在了他的身前,满脸笑容,对张潮说道:“小兄弟,你是中国人吧,第一次来这里?交个朋友,我叫李小牧。”

(今晚回家很迟,但还是决定写出来。明天课很密集,不一定有时间写,我尽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