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自己不就是掀翻了大赛才出名的么?他自己就是那只无法无天的猴子,这些一等奖得主和作品,都是前来镇压他的‘天兵天将’!”
“很有道理!你这脑子,不参赛可惜了!”
“是啊,我也就超龄了200多个月……”
就在场外的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场内的学生们也在打着腹稿。
这次的题目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如何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面,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确实让人头疼。
尤其是那些“名人”和“名篇”,或多或少都对现场的学生产生过一些影响,但如果写作的时候落入了模仿他们的窠臼,那一等奖肯定别想了。
张潮环顾了一下众人,问道:“大家都看清楚了吗?”
学生们纷纷点头,齐声答道:“看清楚了!”
张潮微微一笑,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注视下,从黑板下方的粉笔槽里拿起一块板擦,三下五除二把三块黑板上的内容擦了个干干净净。
擦完黑板,张潮转过身来,头发上落满了白色的粉笔灰,但他不以为意,微笑地道:“题目出好了,大家可以开始写了。”
然后拍了拍手,留下一脸惊愕地众人,转身走出了场地。
学生们直到现场的助理老师提醒,才回过神来,迈着迟疑而犹豫的步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冥思苦想。
写满字的黑板被擦个干净,张潮想要表达什么?
虽然与去年切蛋糕、分蛋糕一样,都是把“有”变为了“无”,但是显然意图是不同的。
张潮擦掉所有黑板上的内容,留下空白,这到底象征着从零开始,还是打破传统,又或者面对未知时的心态。
有的学生可能觉得这是对规则的挑战,有的可能觉得这是对创新的鼓励,还有的可能觉得这是对历史的反思。
张潮来到场外的采访区,记者立刻就围了上来,开始询问张潮这道题目背后的思考。
张潮道:“「新理念作文大赛」已经举办到第八届了,任何比赛举办这么多年,很多人都十分熟悉「新理念作文」该怎么写了……”
记者听出了一点味道,赶忙问道:“你的意思是,这道题目是要学生颠覆以往「新理念作文」形成的套路与模式,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吗?”
张潮摇摇头,道:“他们的文字都属于自己,但属于自己并不意味着具备独立的文学思考……”
与记者又问答了几个回合以后,张潮就躲去了后台的评委区。今年转播比赛的都是去年的团队,有经验了,不需要他盯着拍什么、不拍什么。
评委区的大会议室里,有一台大电视,正在接收这次比赛的实时转播画面,王安亿、赵常田等人都守在电视屏幕前,看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
张潮在他们身后静静站了一会儿,才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王安亿没有说话,赵常田则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
张潮也没有着急让他们回应,而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喝了两口水,才道:“比去年无聊多了吧?”
王安亿、赵常田等人也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听到张潮的话,都一言不发。
与去年比赛时,学生们普遍松弛感十足不同,这一届复赛的选手显得紧张和拘束很多。去书架借阅书籍的少了,去休息区围坐讨论的少了,也没有大喇喇披条毯子就开始打盹的“神人”。
如果不是场地十分高大上,以及偶有同学自由走动,简直可以看成是一场普通的学生作文比赛。
这与大部分人的想象大不相同——大家都以为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的选手会更加放松,更像参加一场party。
现在不像Party,就是一场Exam(考试)。
沉默良久以后,才有人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大赛不是不和高考录取挂钩了吗?怎么又成了这个样子。”
张潮笑道:“既然是比赛,大家总要挖掘点现实价值出来。和高考录取不挂钩,就不能从其他方向把「新理念作文大赛」功利化了?
太小看咱们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了。”
这时候评委之一,南大中文系教授刘晓峰在迟疑了一下后道:“确实有这种现象。虽然「新理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不能直接被大学破格录取了,但是这个奖项写在履历里,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也算加分项吧。
虽然加的是‘印象分’——但是印象分也很重要啊!”
这时另一个评委肖复兴道:“据我所知,去年比赛影响力扩大以后,不少学校也都在组织学生集体参赛……”
两人讲完,评委区又陷入一阵沉默,这确实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
赵常田又叹了口气,对张潮道:“这些学生就是你说的‘熟练工’吧?”
张潮道:“作文比赛嘛,一直办下去总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要是当年「新理念作文大赛」的特招政策延续下去,恐怕有些学校会像办「奥数班」一样办「新理念班」咯。”
对张潮“绝唱”意见最反对的李启刚也被说得哑口无言,但是还不甘心,过了一会儿忽然道:“这里面未必没有璞玉!”
张潮点头道:“肯定有璞玉——但是越往后办,璞玉一定会越来越少,因为资质再好的璞玉,也没有提前打磨的玻璃耀眼。”
李启刚颓然道:“难道,难道真的要‘绝唱’?”
王安亿好奇道:“‘绝唱’?你的意思是这届是最后一届?”
张潮微笑着摇摇头,道:“是不是最后一届,要看这些学生争不争气;至于说是不是‘绝唱’……如果过程和作品都很平庸,那怎么能称为‘绝唱’呢?”
赵常田也疑惑地道:“是啊,如果作品不出彩,把这届比赛称为‘绝唱’,岂不是惹人笑话?但是……但是……”他又看了一眼电视屏幕。
400多位学生绝大部分都安静地坐在考场里,或奋笔疾书,或蹙眉苦思。
记者们也发现了,时间已近中午,他们几乎没有找到像去年一样精彩的素材,也都百无聊赖起来。
张潮走到电视屏幕前,看了一会儿道:“看来这一届,确实不太争气啊……但是没有关系,还有一个参赛者,会让这届比赛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安亿和赵常田好奇起来,走到张潮身边,又仔细看了一眼屏幕里的学生,疑惑道:“是哪个?你怎么看出来的?”
张潮信心满满地道:“他迟到了,但他这次一定会参赛!”
李启刚拿着选手名单翻了一遍,同样疑惑地道:“谁?所有复赛人员都在下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