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着随时侍卫,只用了半日的功夫,就返回了长安。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但是李世民仍然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这火车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而我大唐,也必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啊! 第二日,李世民召开早朝。 刚刚上朝,便见王信站出来,大声说道:“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一看到王信,李世民脸上不由露出讥笑之色。 这家伙,上一次不惜用性命来弹劾愔儿,朕还没找他算账呢! 今天这么快蹦出来了? 历史面倒是想看看,他今天会有何说辞。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说道:“王爱卿,不知你有何本奏?不妨说来。” 王信顿时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欲要启奏的,是蜀王之事。” 听到王信的话,整个朝堂,顿时一片sao动。 上一次,正是这个王信,以死坦克蜀王,这一次主动站起来,是要践行他的诺言了嘛? 李世民眼神微冷地看着王信,也不说话,倒是想看看,他到底要说什么。 只听王信说道:“皇上,蜀王寻找到三种新型农作物,凭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可以让我大唐百姓,再无饥荒。蜀王还扑街铁路,建造火车,让我大唐的交通更加的便利快捷。” “蜀王的功绩,堪比三皇五帝啊!微臣认为,有功当赏,可令蜀王任剑南道节度使,巡查剑南道。” 王信话音刚落,整个朝堂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节度使,是唐朝一道之最高长官。 节度使,在隋朝就有设置。 但是在唐初的时候,道还没有常任的长官。 最多会派巡察使,对道进行巡查,但是并没有军政权利。 如果李世民答应下来的话,那么李愔将是唐初第一任节度使 而此时节度使的权利,也没有后来那么大。 而到了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利日益增大,最终总管军政,几乎就是独立的政权。 这也是唐朝后期战乱的源头。 虽然这时候的节度使,并没有后期那么大的权利。 但是节度使也不常设,王信推荐蜀王为节度使,顿时让满朝文武具都心惊。 不过很快百官便反应过来,王信推荐蜀王为剑南道节度使,是迫不得已。 因为王信等五姓七望等世家派系的官员,此前曾经死谏蜀王李愔。 但是人家蜀王证明了,火车的装载能力,真的有他所说的那么强。 那么接下来,如果要兑现诺言的话,他们都要去死。 而王信他们,自然是不想死的。 作为交换,他们就提前提出,让蜀王成为剑南道的节度使。 同时,他们提出这个提议来,只怕也没按多少好心。 蜀王作为一个皇子,如果在节度整个剑南道的话,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必定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皇家无亲情,只要能够威胁到李世民的皇位,纵然是亲儿子,那也不行。 相信用不多久,李世民必然会将蜀王李愔给拿掉。 在王信说完之后,朝堂之上,众位大臣的反应不一。 不过剩下的,不是五姓七望派系的大臣,因为涉及到皇子,多有顾忌,大多都是沉默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