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两千两百八十一章 实践,扩展,丰富
新书推荐:女神的超级赘婿林阳苏颜、超级赘婿林阳、杨辰秦惜、林阳苏颜、我的好儿媳妇满足了我、北境战神杨辰、北境守护神、封林徐若影、叶辰萧初然、闪婚成宠:老公竟是千亿大佬
第1788章实践,扩展,丰富
而对于季节的区分,从甲骨文中来看,商代一年只有春、秋两季。卜辞中多有“今春”、“今秋”,也就是今年的意思,这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就是春种,秋收。
以春秋来表示一年,这种方法直到西周以后的诸侯国还在使用,著名的编年史《春秋》,其书名就来源于此。
但是这里的春,秋,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史书里记载可能是不一样的。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定历法,可以简称为“三正”。这三者主要区别在于岁首不同。
到了东周,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使用自己的历法成为时尚。
所以容庚曾在《商周彝器通考》举例:西周纪年,皆统于王,故云唯王某年某月。春秋以降,有用各国纪年者,如《厄公簋》云“唯厄正二月初吉乙丑”。《邓公簋》云“唯邓九月初吉”。
在王年的问题上,“唯王某年”则肯定是叙述西周的王年。
不然那就有可能发生下面的情况:
《春秋·隐公六年》记载:“冬,宋人取长葛。”,然而在《左传》中出现的记载却是:“秋,宋人取长葛。”
再如,《春秋·僖公五年》说“春,晋侯杀世子申生”,同一事件出现在《左传》中却成了“十二月”。